地评线丨银川述评:定分止争为婚姻和彩礼松绑
时间:2024-02-12  浏览次数:663

  近几年,涉彩礼纠纷案件多发,关于彩礼的话题频繁引发各界热议。本月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施行。另外,2月3日发布的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依然高度关注移风易俗。显然,目前各个层面都在持续引导树立正确婚恋观,倡导形成文明节俭的婚礼习俗,为婚姻和彩礼松绑,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

  已经施行的《规定》对彩礼给出了法律定义,是指婚姻关系当事人一方以婚姻为目的,依据习俗向对方及亲属给付的财物,有其相对特定的外延范围。在认定某一项给付是否属于彩礼时,可以根据一方给付财物的目的,综合考虑双方当地习俗、给付的时间和方式、财物价值、给付人及收受人等事实认定。从近年来的司法实践和典型案例来看,涉彩礼纠纷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因彩礼返还问题引发的恶性刑事案件。因此,《规定》的实施就是用法律的方式回应群众的现实关切,定分止争、一锤正音,为群众纾难解困。同时,对于这类案件的司法审判,其目的和意义还在于引导民众向上向善向美,倡导建立以感情为基础的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坚决反对包办、买卖婚姻,反对借婚姻索取财物。

  对此,《规定》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细化和调整,增加了彩礼返还规则,不是机械地按照是否登记结婚为标准,而应更综合地考量双方共同生活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体现了公平原则及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立法目的,对接收彩礼后“闪离”而牟取财物的情形起到抑制作用。此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鼓励地方为农民婚丧嫁娶提供普惠性社会服务。如何遏制高价彩礼、回归“礼”性,很多时候采取强行取缔、行政处罚等手段往往收效甚微,其实可以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通过统筹社会力量、优化婚庆服务等方式,给群众带来实打实的好处和实惠,同时做好示范引领和激励引导,在潜移默化中让婚事新办成为主流。

  应该说,目前无论是社会认知还是法理范畴,对彩礼已经形成统一的态度:可以有,但必须合情合理,在双方能够接受的范围内,也在当地群众普遍认可的范围内。因此,《规定》出台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整治高额彩礼提供法律支撑,让年轻人以及背后的家庭不再受困于高价彩礼,让彩礼重新回到“礼”上,而不是非要在“财”上争高低。尤其是强调了禁止以彩礼为名借婚姻索取财物的原则,对彩礼的范围、返还的条件、当事人的确定等予以规范,从而进一步统一裁判标准,很好地回应了民众的新要求、新期待。

  婚姻是否幸福,不应用彩礼多少来衡量。在结婚的过程中,彩礼、聘礼等财物支付应当结合当地风俗,在个人经济能力范围内支付,切不可形成攀比之风,造成家庭负担,甚至引发不应该发生的悲剧。




上一篇:猪价止跌反弹生猪购销按下“休止符”!附:2月8日猪价!   下一篇:实现多人互动的虚拟空间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