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钦南区:橘红树下种南姜“绣花功”里有真章
时间:2024-03-24  浏览次数:663

  南姜又称为芦苇姜,风靡全世界的着名汉药二天油、祛风油、清凉油、万金油最主要原料芦苇姜素就提取自中药材南姜。芦狄竹村地处丘陵地带,土壤、气候条件适宜种植南姜。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保证了芦狄竹村南姜良好的品质——个头大,香气浓,味辛辣。

  为突破耕地面积制约,钦南区依托农业技术创新、品种改良、林果园套种等举措,在“一亩地”里用足“绣花功”,推动钦南区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村民除了中药材种植橘红外,还科学、高效利用空间,因地制宜做起了土地“文章”——在橘红地里套种姜,实现一地双营收。

  “南姜是耐阴作物,为了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我们想出两全其美的办法——让橘红树来为南姜‘遮阳’。”芦狄竹村党支部书记黄满昌介绍,在橘红树底下种南姜,既利用了空余的土地空间,也让南姜得到了更好的生长环境。

  今年,由该村合作社——钦南区满昌中草药专业种植合作社牵头的在橘红树下种植南姜项目预计收获64万斤。

  “我们这是‘订单式’种植+采收,外地收购商直接来到地里收购,仅1亩就可收获8000多斤南姜,利润可达4000多元!”黄满昌高兴地说,采取“订单式”种植+采收模式,合作公司提供技术培训,并统一收购,群众可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务工等方式实现增收。

  目前,该模式有效解决当地劳动就业150余人,带动当地40户脱贫户稳定就业,仅南姜采收一个月就能实现人均增收6000元。同时,该合作社还通过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运营,不断增强服务农户能力,实现产社融合发展。

  钦南区农业农村局农技站站长朱其美表示,今年,钦南区因地制宜推广多种林果园套种、间作模式及配套技术,多渠道、多模式提升农作物的综合生产能力。下一步,还结合各镇的地理环境,做到选种、人员、技术三到位,倡导农户发展现代农业套种新模式,促进粮食增产、果业增效。




上一篇:下足“四字功”强大思想武器   下一篇:一等功的概念是什么?有多难才能获得?看完就明白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