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秀梅是河北保定人,1932年出生,她的出生为家里添了一些生机,可随着日军的入侵,河北很多城市都沦陷了。
所以小小年纪的她就见识了日军的残忍,日军侵占村子后,一个惨无人道的做法让解秀梅更加厌恶他们。
小小年纪的解秀梅不知道什么是八路军,但她知道日军被赶走,八路军是好人,自此她心里萌生了当兵的想法。
只可惜她的年纪太小了,根本达不到要求,于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她经常帮助八路军。终于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了。
在解放战争中石家庄在1947年11月份解放,这也标志着河北解放,解秀梅的家乡解放后她积极的参加本村的业余剧团。
后来刘胡兰壮烈牺牲,很多地区都把刘胡兰的事迹编成故事传播,解秀梅被刘胡兰的英勇事迹所吸引,她也想像刘胡兰一样报效祖国。
虽说是文艺兵,但解秀梅一点也不娇气,入朝作战首先就需要体力,他们需要连续行军十几天,解秀梅在这期间并未拖后腿,甚至还经常用嘹亮的歌声来鼓励战友。
解秀梅到战场上后,由于前线战士受伤的人数太多了,于是上级派她和几名文工团的其他同志去到前线。
解秀梅把全部的心血都用在照顾伤员身上,她每当看到这些战士们被抬进来,她就忍不住伤心,为了鼓励伤员,她经常带着大家一起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每当“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想起,志愿军战士就会想起自己曾经义无反顾的上战场的原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朝鲜再次进入冬季,很多战士都被冻伤了,为了让被冻伤的伤员能尽快的缓过来,解秀梅直接将伤员的鞋子和袜子脱下来,然后用手为伤员的脚取暖,甚至有时她还直接将伤员的脚放入自己怀中。战士们都被解秀梅感动了。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了紧急的哨声,几名战士匆匆向营地外跑去,解秀梅赶紧将伤势较轻的伤员进行转移。
就在伤员转移结束后,营地外出现了一名美军侦察兵,他从营地后面上来,已经察觉了这里是志愿军营地,于是赶紧撤退。
解秀梅瞬间意识到决不能让他离开,这里伤员众多,一时半会根本转移不完,那么如果敌人冲上来,后果将不堪设想。
她赶紧拿起地上不知道谁丢弃的枪,对着那名美军开枪,并未一击致命,于是解秀梅赶紧过去补了几枪,成功挽救了整个医疗站。
医疗站的其他人听到枪响赶紧出来,看到解秀梅打死了一个美军都不敢相信,等反应过来后大家一起欢呼。
在1951年11月30日,解秀梅打柴回来,遇到敌袭,敌机似乎已经发现医疗站的位置,就在这周围进行投弹,医疗站的伤员除了身负重伤的605团排长李永华没有来得及转移。
其实是他主动让医护人员转移其他人,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敌人的炸弹炸毁了所有房子,就在千钧一发之际,解秀梅闯了进来。
原来解秀梅在得知李永华还未转移,她直接冲了进来,不管李永华如何赶她走,她都坚定的背起李永华。
可浓浓的烟雾让解秀梅看不见前方的路,然后她摔倒了,就在这时敌机对地面进行扫射,为了李永华的安危,解秀梅直接扑倒子李永华身上。
紧接着从敌机上扔下一枚炸弹在他们周围,他们直接被碎石和土块掩埋起来,李永华安然无恙,而解秀梅后背全是伤,但她不顾伤痛,拼命将伤员背到防空洞。
后来在1994年底《解放军生活》的主编尚方,选定了《英雄儿女》这部电影,想对电影中的主人公原型进行采访。
就这样尚方先找到了电影的女主角,并带着女主角一起去找解秀梅,只是解秀梅已经转业这么多年了,部队里的人早就没了她的联系方式,而且当时通信也不发达。
但是尚方并未放弃,经过他不懈的努力,他找到了解秀梅的消息。可令人没想到的是,解秀梅在医院里。
尚方从解秀梅家属哪里了解到,原来解秀梅住院很久了,可是病情很严重,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钱,就这样还欠着医院钱。
最后尚方将解秀梅的事件报道出去,瞬间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帮助,中央和军区也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在国家的帮助下解秀梅治疗费用全免,还有专家会诊,甚至社会上还有人捐助。
在解秀梅住院期间,很多人来看望她,也有社会的爱心人士,解秀梅的家人和解秀梅的看法是一样的,她的爱人说:“解秀梅在战场上是一个普通战士,在地方也是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一个战士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