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批驳唐晓敏的文章后面的评论区里有个人在评论区里写了这样一句线年亚洲造成了“四小龙”,而中国30年还没解决温饱。在他看来,新中国的发展建设就是不行。针对这种人的模糊认识,有必要对当时的情况作一个客观的分析。
的确,上世纪八十年代,亚洲“四小龙”不少国人都是以一种异样的眼光看待它,这应该就是产生上述看法的原因。那么,当年的亚洲“四小龙”的历史发展线年”建成的吗?它们与中国大陆的发展是不是在同样的起跑线上发展起来的?
众所周知,新中国刚诞生时,中华民族正处于历史上的最低点,面对的是满目疮痍,一片萧条的经济,当时世界上没有谁瞧得起中国人。是朝鲜战争使全世界都对中国刮目相看,从此才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看法。
到了20世纪,世界上强国与弱国,富国与穷国的主要标志是工业化程度,新中国用了短短20几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道路,成为世界主要工业国之一(第六大工业国),到1975年,中国工业规模已经与英、法不相上下,1980年更接近美国(美国着名学者保罗)。
要说到亚洲“四小龙”,我们还是要先看看日本的情况,因为日本和“四小龙”有着一些千丝万缕的瓜葛,看看他们与中国大陆究竟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首先,日本和四小龙的起点与中国不一样。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就开始了工业化,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开始于1868年。此时的中国正遭受着西方列强的疯狂侵略和掠夺。到二战时,日本能够年产上万架飞机,而中国连一架飞机都不能造。许多人认为德国和日本经过二战,变成了一片废墟,其实,战时的德国和日本的工厂都隐藏在地下或在分散的地方,美国的飞机根本奈何不了。否则,美国根本不需要派兵登陆,将日本的工厂统统炸毁就行了,手持木棍的日本兵还抵挡美国人吗?
台湾和韩国,由于它们曾经成为日本的殖民地,在日本的经营下,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所以台湾和韩国的整体水平也要领先中国50年。着名作家萧乾在1947年写的《冷眼看台湾》对它们有详细描述。
而香港和新加坡,它们作为城市,当然要比中国大陆发达得多。因为中国大陆大多数地区是农村,由于历史原因,经济非常落后。另一个原因,因为它们都是英国的远东殖民地的两大中心城市,英国从殖民地掠夺的大量财富都聚集到这里,所以中国大陆与它们的起点水平是完全不同的。
而中国实行的是赶超战略,即瞄准西方先进的工业水平,要实现别人有的我们要有,别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到毛主席逝世前夕,几乎西方有的中国都有了。天上有喷气式飞机,地下有汽车轮船。卫星、导弹、原子弹样样俱全。
那么,四小龙能造什么?它们是典型的殖民地经济,只能制服装鞋帽类。它们赶上了冷战时期的好时光,那时各国反帝独立斗争风起云涌,对西方来说,只有在美英保护下的四小龙才是安全的。因此,投资都集中于它们这些地方,造成了它们短暂的繁荣。
但它们没有发达的制造业和核心技术,所以它们的繁荣是很难维持长久。20世纪的阿根廷靠养羊也富得流油,但它现在怎么样呢?冷战结束后,四小龙的高速发展不是停顿了吗。中国因得益于新中国坚实的现代工业基础,能够产生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中国现在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大国,几乎什么都能制造,这都是毛主席为中国人民奠定的基础。
诚然,毛主席时代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得并不快,因为这是为了筹集中国工业化的原始积累。进行工业基础建设完全是为了今后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不是看到新中国的底子薄弱,发展起点低,以及奠定基础的条件艰难,而一味地强调改善生活条件。
要知道,西方工业化的原始积累来自殖民掠夺,比如英法等国。美国靠剥削黑人奴隶,德国、日本靠对外征战获得赔款。而像苏联和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只能选择节衣缩食积累工业原始积累将自己的工业发展起来。然后利用工业带来的利润享受美好的生活。
毛主席时代,中国首先建立了大量的矿山铁路,然后是钢铁厂,再后来就是机械厂。当机械工业初具规模后,就可以建立各种轻纺厂、自行车厂、电视机厂等等,以改善人民的生活。
即使中国的起步与它们不一样,但从长远来看,中国的发展却并没有输给它们,而是远远超过了它们。我们从以下数据就可以知道了。根据1981年《半月谈》编辑部编印的《时事资料手册》公布的数据来看,1950年至1980年,石油由20万吨增至10595万吨,增长529.75倍;煤炭由4292万吨增至6.2亿吨,增长14.6倍;钢铁由97.8万吨增至3802万吨,增长38.88倍;发电量由45.5亿度增至3006亿度,增长66倍;水泥由141万吨增至7986万吨,增长56.6倍;化肥由7万吨增至1232万吨,增长176倍;机床由0.16万台增至13.4万吨,增长83.75倍;棉纱由32.7万吨,增至293万吨;棉布由25.2亿米增至134.7亿米;自行车由0到1302万辆;汽车由0到23.2万辆;拖拉机由0到9.8万台;铁路机车由0到512台;化纤从0到45万吨;电视机从0到249.2万台;缝纫机从0到768万台;手表从0到2216万只;粮食由2494亿斤增至6364.4亿斤;……
工农业总产值1950年是574.8亿元,而到1980年达到6619亿元,30年增长11.5倍,年均增长8.5%。其中工业总产值由191.2亿元增至4992亿元,增长25倍多,年均增长11.5%;农业总产值由383.6亿元增至1627亿元,增长3.2倍,年均增长4.9%。
科技方面,在毛主席时代,中国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比如汉字激光照排、人工合成胰岛素、复方蒿甲醚、人造卫星、导弹、核潜艇、大型喷气客机、内燃铁路机车、现代海船(包括十万吨集装箱轮)、微电子、卫星回收、大规模集成计算机、光刻机、运10大型飞机、CPU、歼十、神5载人宇宙飞船还是70年代的技术,反导系统、蚕式导弹、杂交水稻、小麦高产等世界闻名。建成下水的高科技的“向阳号”、“远望号”系列船舶其技术高度至今难以逾越。导弹驱逐舰等各个领域创造了无数第一。那时的报纸经常报道国家发明和世界水平的差距,也是和美、苏水平进行对比的,有些技术是超美的。从上述各方面来看,我们就可以知道从长远来看四小龙根本就不可能与中国大陆同日而语。有人之所以拿前30中国大陆与四小龙来进行比较,却从来不看彼此发展的起点,潜台词就是,人家都是搞资本主义,只有中国搞社会主义,所以,中国不如四小龙。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论调。
新中国的建设除了立足长远以外,还有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毛主席时代全体中国人民具有很强的凝聚力,这是中国成为现代强国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人们可以看看那些近代发展最快的国家。如日本、德国、苏联。德国和日本由于统治集团大肆宣传本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客观上造成了德意志和大和民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苏联在列宁、斯大林时代是用共产主义理想凝聚人心,也使民族具有高昂的战斗力。中国在毛主席时代,可以说亿万军民众志成城,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惹中国。这一切都是毛主席时代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可以断然,如果毛主席在世,给美国天大的胆子也不敢炸中国大使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