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组织(哈马斯)宣布对以色列采取军事行动,并表示已向以色列境内发射了至少5000枚火箭弹。
根据CNN报道,这次袭击是哈马斯在以色列境内发动的持续时间最长、协同程度最高的袭击之一,包括海陆空多维度攻击,甚至出动了可躲避侦查的悬挂式滑翔机。
随后,以色列国防军宣布进入“战争状态”,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示,以军的回击必须让哈马斯“付出巨大代价”。
哈马斯向以色列发射的火箭弹,数量极为庞大,当地居民经常可以看到天空被一枚枚火箭弹留下的尾迹所分割。
在火箭弹的轰炸后,以色列的消防队成员试图扑灭汽车上的大火,但他手中水枪射出的水柱在火光面前显得那么细弱渺小。
根据以色列媒体及医疗部门的数据,巴以新一轮冲突已致700多名以色列人死亡,超过2200名以色列人受伤。
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卫生部门当晚发表声明,称以色列军队袭击加沙地带已造成至少413人死亡、2300人受伤。
之后,在1956、1967、1973和1982年,又先后爆发了四次中东战争,最终结果都是以色列获胜。
以色列逐渐占领了当初联合国决议划分给巴勒斯坦的领土,在巴勒斯坦地区,以色列实际控制了大概93%的土地,阿拉伯人只占了不到7%。
但除了领土争端之外,两者之间还有宗教冲突以及民族冲突,背后还有一些大国的身影,血越流越多,仇恨越积越重。
仇恨在血迹之中壮大,逐渐膨胀到难以消解的地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就像被绑上一架战车,轰隆隆地向前加速飞驰,撞碎拦路的一切。
拉宾在宣读和平宣言时也说:“我是个军人,还曾是国防部长。相信我,几万名示威者的喊叫,也远不如一个战死儿子母亲的眼泪给我的震撼。”
1995年11月4日,以色列国王广场,力主和平的拉宾举行和平集会,广场上的人们也跟着他一起大喊——“要和平不要暴力”。
“他最后唱的歌是和平之歌,他把歌词放在自己的口袋里,但是子弹射穿了口袋里的歌词。”曾经的以色列外长佩雷斯纪念拉宾时如是说。
阿尔法特后因衰老和疾病离世,他离世之后,更为极端,提倡用武装暴力“解放家园”的哈马斯对加沙地区进行统治。
随着枪声大作,原本沉浸在音乐之中的人们纷纷逃窜,但还是有很多人被当做人质抓走,当作谈判筹码,或是“人肉盾牌”。
女孩的家人根据网上流传的视频认出,这是自己参加音乐节的女儿,而且是一名德国女孩,而非哈马斯宣称的以色列女兵。
在上一次冲突时,有巴勒斯坦网友晒出在冲突中死去的儿童名单,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是一条已经消逝的鲜活生命。
有一个6岁的平民女孩,被以色列的导弹炸毁了住所,她的母亲还有四个兄弟姐妹,早已在轰炸之中离世。
以色列持续对加沙地带实施全方位的封锁,不允许人员物资等进出,这里食物、水源等必要资源都十分短缺,失业率更是到达50%左右。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组织在2014年就曾指出,加沙的经济与社会条件十分恶劣,如果没有得到改善,五年后将不再适合居住。
那些垂死的重症患者,因为急救设备无法使用,而就此辞世,需要靠医疗设备“吊命”的慢性病人,只能在对死亡的恐惧之中合上双眼。
10月9日,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下令“全面封锁”加沙地带,并称将停止对其供应电力、食物、水和燃料。
以色列词作家罗特布利特创作的《和平之歌》中写道:“所以,请唱一首和平之歌吧,不要小声地祈求神灵。引吭高唱和平之歌,这是我们最应当做的事情。”
正如以色列前总统、前总理西蒙佩雷斯曾在书中写道:“和平,这条道路将布满荆棘,但它仍是唯一值得走下去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