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能文山水人文醉湖湘
时间:2023-12-22  浏览次数:663

  滔滔江水远,山河入画来,醉美在湖湘。湖南,处南来北往之枢,栖东连西进之所,山水如画,风光如诗,人文荟萃。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共同绘就湖南山水人文的亮丽底色。

  欲览湖湘好风光,山峦迭翠群峰竞。这里的山,秀丽多姿。湖南东南西三面环山,峰峦起伏。东起幕阜罗霄,南倚南岭,西枕雪峰武陵,峰岭竞秀,地势险峻。中部多丘陵盆地,起伏和缓。北入洞庭,平原辽阔。地势呈马蹄型。

  幕阜罗霄南北纵列,莽莽苍苍,气势非凡。其南向分支八面山,八十里绵延与南岭相连,湖南第一峰酃峰便坐落于八面山北面。桃源春色暖,粉蕊扑面来。酃峰有个桃源洞,万顷森林万贯泉,神农留足印,战士洗血衣。这里芳草吐绿,花叶含魂,燎原他山。

  入南岭,群峰挺拔、疏密相间、俊俏秀美的九嶷山夺人眼球。“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南岭山脉有数不尽的奇山,湖南境内有崀山、阳明山、苏仙岭等等。崀山美,游子醉,不思归;阳明山山高水秀,天下第一杜鹃红,柳宗元游而记黄溪,佛僧登而筑庙寺;“橘井泉香”苏仙岭,秦观悲诵踏莎行。

  西行,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犹如两条巨龙,蜿蜒数百里,构成了整个湘西的骨架。古树修竹,清泉小溪,石阶曲径,陶渊明梦游桃花源。从桃花源再往西便是“禹甸之灵境”“赤县之奥区”的武陵源,王维诗云“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此处沟壑纵横,石峰嶙峋,仰观则铺天盖地,俯视则呼啸奔腾。

  越过广袤丘陵台地,终于登临秀冠五岳的衡山。南岳衡山,宗教圣地,千年香火不断,春观花,夏看云,秋赏月,冬迎雪,四季如画,美不胜收。南岳七十二峰,北以岳麓山为足,湘江畔,书院里,千年弦歌不辍。李白、杜甫、李商隐的诗歌至今还在吟咏,晋朝的罗汉松,唐代的银杏树,宋代的香樟,明清的枫栗仍迎风驻足。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这里的水,澄澈碧透。从绵延的山脉中流出的大小5000余条河川,经湘、资、沅、澧四水注入洞庭湖,在湖湘大地织成宏阔大气的水网,展示着湖湘的灵动与秀逸。

  奔腾不息浩浩荡荡的湘江源起潇水,汇入洞庭。“潇湘浪上有烟景,安得好风吹汝来”“怀沙去潇湘,挂席泛溟渤”“潇水流,湘水流,三闾愁接二妃愁”,那些洒落在潇湘水里的诗句,如水面的波光,载着厚重的文化和无尽的诗意,映入了游人眼里,流进了湖湘儿女的血脉。

  水流湍急风姿绰约的资江,从青界山、越城岭起,绕过了奇峰险山奔腾而来,与邵水汇合,过安化滚滚东去,两百里水路至益阳。春风拂绿资江岸,渔歌唱晚山水间。在绿波浩荡的竹海里,在结庐读书的吟诵声中,资江流淌着厚重的人文,流淌着两岸桑田的变迁。

  绿波荡漾风光旖旎的沅江,一路北下,接纳了秀丽的沱江,绣出了美丽的凤凰城。歌声、琴声、谈话声,揭开了江面的雾纱,伴着阵阵炊烟,飘入翠翠的梦里,碎了古城的钟声。

  峰回水转气象万千的澧水,其有北中南三源,三源汇聚经桑植、永顺而向东奔去。沅有芷兮澧有兰,青山隐隐水迢迢。沉醉在澧水的碧波里,便顾不上去看茅冈土司世袭的苦竹河镇,顾不上去听明卫屯兵的往事,最后跌入澧阳平原的稻花香里,被众多遗址所承载的远古文明所惊醒。

  一梦醒来便入了洞庭。湘、资、沅、澧无论源于何处,无论历经多少曲折,最后都投入了洞庭的怀抱。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这里鸥鹭翔飞,鱼豚跃水,麋鹿奔腾;这里芦叶青青,渔帆点点,墨客歌咏;这里物产丰富,鱼米飘香,生机勃勃。

  揽山水之幽,得人文之胜。这里的文化,悠久而灿烂。永州道县玉蟾岩遗址跨越万年之久,述说着中国陶器制作、世界稻作文明的起源。神农尝百草、创农耕,舜帝重德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炎黄文化奠定了湖湘文化厚重的底色。

  春秋战国时期,楚地文化和中原文化开始融合,中原文化与土着文化逐步结合,使得湖湘文化兼收并蓄。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贾谊悲赋,千古流传。登岳阳楼,过屈贾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的吟唱声犹在耳畔,湖湘文化忧国忧民、上下求索、不同乎流俗的基因被激活。

  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歇,中华文明绵延不绝。湖湘文化于秦汉时期初见端倪,魏晋南北朝又注入新的血液,隋唐时崭露头角,两宋时期逐步成熟,至明清达新的高度。从碧泉书院走到岳麓书院、城南书院,从《太极图说》《通书》品到《春秋传》,从“天人合一”哲论谈到“朱张会讲”,“道南正脉”的理学精神与“经世致用”的实干精神结合,激荡出湖湘文化的鲜明特色。明末清初,湖湘学派特有的原道精神和济世品格恰如一枚饱满的精神种子,根植于船山学派的精神家园里。船山学子壮士拂剑、浩然弥哀,湖湘文化优良的种子得以传播,在压抑动荡的时代里留住了人间一点春色。

  这点春色,让湖湘文化在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时勇于创新转型,成就了黑暗岁月里的一抹红色。从“睁眼看世界”到“中体西用”,从“为宪法流血”到“师夷长技以制夷”。湖湘文化有了自强不息、心忧天下、百折不挠、慷慨赴义、敢为人先等新的诠释。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长河流进中国,与中国的长江黄河融为一体,浸润了三湘四水,湖湘知识分子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己任,办书社、创书刊、发宣言,将湖湘文化发扬光大。从“半条被子”温暖中国到十八洞村擦亮红色地标,湖南文源深、文脉广、文人多、文气足,使得湖湘文化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生辉。

  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这里的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历史长廊中,湖南英才辈出。从东汉发明造纸术的蔡伦,到唐代着名书法家怀素、欧阳询,到宋明理学的开山之祖周敦颐,再到天地大儒王船山,湖湘人才灿若星河。

  近现代以来,三湘大地孕育了一批批彪炳史册、光照寰宇的杰出人物。在“天下兴亡,舍我其谁”的先声里,晚清经世派先祖陶澍振臂一呼,贺长龄、李星沅、魏源等群起呼应。在“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的呼声里,由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等组成的湘军众志成城,纵横驰骋。在“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呐喊声中,谭嗣同、蔡锷、黄兴、宋教仁等湘籍仁人志士在中国历史更迭、风云变幻的大潮中,挺身而出、英勇无畏。在“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冲天豪情中,以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等为代表的湘籍共产党人一往无前,奏响了一曲曲气吞山河的英雄凯歌。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步入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发展时期,湖南涌现了一大批杰出人物。“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知名艺术家田汉、齐白石、黄永玉,着名文学家沉从文、周立波,以他们卓越的才情和智慧点亮了历史星河,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舞台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湖湘之美,绝在山水,妙在人文。沉醉在湖南山水人文的精美画卷里,湖湘儿女接过文化传承的接力棒,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奋力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湖南新篇章。




上一篇:结合库存和调研情况   下一篇:精品旅游醉美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