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复活撂荒地增色北庙村螃蟹产业迎春天
时间:2024-02-28  浏览次数:663

  春节刚过,贺兰县洪广镇北庙村“塞北蟹”水产养殖合作社便按下了产业发展的“快进键”,在贺兰县水产站的指导下,合作社早早开始从外地订购螃蟹苗、池塘改造注水、增设防逃网、安装增氧设备等一系列准备工作。

  在养殖基地现场,北庙村塞北蟹养殖合作社负责人杨佳佳看到,一只只活力十足的蟹宝宝格外惹眼,工人们正有序忙着分拣,火热的干劲,绘就了一幅春日里的“水上春耕”图,也让干事创业的杨佳佳心潮澎湃。

  “气温逐渐回暖,又到了一年投放蟹苗的最佳时节。我们第一批计划投放蟹苗1600斤,全都是我们考察学习、论证挑选后的优质蟹苗,预计产量在13000斤左右,九月有望端上百姓的餐桌。”杨佳佳介绍,接下来将重点抓好蟹塘消毒、防病防虫、水层管理等工作,尽早为蟹苗打造好“新居”。这几天,为抓抢时节投放蟹苗,杨佳佳雇用了不少工人参与池塘改造,带动了部分村民就近务工就业,每人每天平均收入100元。

  盐碱地复“活”,撂荒地增“色”。小小螃蟹,为北庙村走出了增收的新路子。据了解,为有效激活乡村产业动能,北庙村根据自身地理特性及资源禀赋,在过去“满眼一片白茫茫,寸草不生碱圪梁,年年辛苦都瞎忙,大片土地尽撂荒”的盐碱地上转变发展思路,探索出一条“以盐适种、生态优先、种养结合、融合发展”的盐碱地高效利用特色路子,打造螃蟹养殖基地60余亩,通过养螃蟹提高盐碱地利用率,实现增收致富。

  “盐碱地水质咸度较高,适合螃蟹生长。”说起螃蟹养殖前景,北庙村党支部书记张建虎信心满满,他表示,北庙村一直以来土壤贫瘠,排水不畅,大多为盐碱地,无法耕种,土地几乎没有收益。

  如何“唤醒”盐碱地,加强适宜作物品种开发推广,释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难题。今年,北庙村从党建联建破题,积极鼓励本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党支部引领下发展螃蟹养殖产业,培育“塞北蟹”品牌,希望逐步形成规模效应,延伸农业产业链,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向优质化、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充分激发乡村产业发展的动力、活力、潜力,辐射带动本地村民就业增收。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产业振兴关键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张建虎表示,北庙村将依托沙湖高铁站打造高铁站经济,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带头致富+共同富裕”发展模式,促进螃蟹养殖和稻米深加工同步发展,扩大螃蟹养殖规模,引导村民种植香米。同时整合闲置土地资源,开展精品稻米深加工,并进一步探索独具特色的“春踏青、夏野炊、秋观光、冬垂钓”的乡村旅游新路径。




上一篇:中国天楹(000035)_股票价格_行情_走势图—东方财富网   下一篇:春运33天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72亿人次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