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穴位即可逆转近视”“转动眼球并配合远近距离交替聚焦,就能降低度数”“飞行员视力恢复训练方法大公开”……前不久,一系列“近视眼从800度降到100度”的短视频登上网络热搜,一些社交媒体账号打着医疗科普的幌子,演示了各种“恢复视力”的方法。随后的权威机构调查显示,网传内容看似头头是道,实则纯属伪科普。
遍布互联网的科普内容本是技术普惠的有力体现,但一些鱼目混珠的“水货”、指鹿为马的“谣言”充斥其间,使部分打着科普旗号的作品成为博取眼球的“流量密码”。伪科普为何总有生存空间?“跑偏”的伪科普应该如何纠偏?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近年来,我们经常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大量被转发的宣称“科研表明”“专家披露”的文章或视频。这些内容的发布账号为赚取流量,盲目追逐热点话题,并配以猎奇的文案,有悖于科普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哪些领域更易产生伪科普?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袁汝兵分析,一方面,一些前沿的、认知门槛较高的科学问题,往往处于发展过程中,还没有定论。另一方面,医疗卫生、饮食保健等领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领域的科普更契合公众需求,容易产生较高的关注度。因此在这些科学领域都容易滋生伪科普。
“随着自媒体的发展,人人都能通过各类平台发布和接收信息,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信息和知识的传播。但由于没有门槛,网络科普的质量参差不齐。”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医学科普创作专委会青年学组成员王明宇认为,大量的科普信息涌入互联网,可能导致公众无法分辨真假、优劣,造成信息过载,甚至发生“劣币驱除良币”的情况。
在王明宇看来,从创作者端看,伪科普的出现有两种可能的原因。一方面,作者自身专业知识不足、缺乏科学素养,无法正确理解和评估科学信息,容易被伪科学或错误的信息误导,并将其传播给其他人。另一方面,一些人为了赚取流量获利,需要获得更多的关注和点击量,因此选择制造耸人听闻或错误的科普内容,而不关心其真实性和准确性。
“在某些情况下,社会压力和需求也可能推动伪科普的产生和传播。”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理学院副教授、石油之光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负责人杨振清说,一些人在感受到社会对于特定话题的关注度后,希望通过发布与之相关的科普内容来获取更多的社会认可和赞誉。这可能导致他们故意夸大事实或传播不准确的信息,以满足社会需求。
在“去中心化”的自媒体环境下,人人都有“传声筒”,可能使真实信息让位于“流量”的情况出现。但有专家认为,伪科普横行,平台也需要承担一部分责任。
杨振清告诉记者,大多数主流社交平台和内容发布平台都有一系列规则和政策来限制伪科普内容的传播。“一方面,平台禁止虚假信息、欺骗性内容以及违反科学事实的内容发布。另一方面,搜索引擎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搜索结果的真实性进行筛选。平台通常会使用算法评估内容的权威性、可信度和相关性,从而确定搜索结果的排名。”
但这远远不够。记者曾在“近视眼从800度降到100度”短视频的传播平台进行搜索,发现专业医生的科普帖排名靠后,权威机构的辟谣话题流量并未赶超当天的谣言话题流量。尽管众多网友驳斥某“造谣博主”“胡说八道”,但在官方辟谣后仍未见平台干预。
“在进行科学知识搜索时,搜索结果的排名通常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内容质量、相关性、用户行为、商业行为等。传播平台一般会采用技术手段,例如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辅助判断搜索结果的真实性和质量,但这并不能完全保证结果可靠。”王明宇说。
防止伪科普挤占真科普的传播空间,使真科普更好地触达受众,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构建大科普格局。
北京科学中心副研究馆员孙小莉表示:“对于有意、无意传播的伪科普内容,平台应有相应的监管、处理方式,全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相关部门一方面应加强对平台的监管,对平台处理伪科普的方式进行规范化管理;另一方面要织密法网,加大对科普法的宣传力度,加强法治建设。”孙小莉说。
法治建设是实现大科普目标的根本保障。同时,知识的生产者化身知识的传播者,科研人员变身为科普博主,也有助于让晦涩难懂的科学知识变得明白晓畅,让科学知识更好地惠及公众。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更好地让科研人员参与科普工作?孙小莉建议,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可以基于受众的需求,以兴趣引导、实用性引导等方式开展科普工作。同时,要坚持科普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以优质的科普内容打败虚假的“流量”。
孙小莉还谈到针对“弱势群体”和重点领域的科普工作。要加强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相关领域科普内容的生产和传播。例如,不少刷屏的“科普网文”实际上是广告,这些广告用看似“高大上”的科学研究成果包装产品,兜售某种药品或医疗器械。而一些伪科普视频将身着白大褂的“重量级专家”配以看似权威的数据,让不少“银发族”信以为真。
用真科普打败伪科普,一些人已经在路上。王明宇的另一个身份是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医生。即使工作繁重,他也会抽时间为大众科普医学知识。在他写作的科普文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阿莫西林并非消炎药,头痛、感冒吃它没用”,知道“患糖尿病足,并不一定要截肢”和“‘天下第一痛’三叉神经痛,找对方法也能治”。这些科普内容给予了不少患者抗击病魔的信心。
王明宇总结了一些让科普得到更好传播的“窍门”。“要科学合理地‘蹭热度’,针对受众痛点进行科普。同时使科普语言更贴近网络,增强科普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过去3年,我主要从事“东数西算”产业园区规划及建设、数字经济项目落地等工作。面对各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我和同事们拿出了前所未有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参与庆阳“东数西算”工程的建设,见证着“东数西算”从一个概念变为一座座数据中心、一个个落地的企业……
为优化我国算力资源空间布局,加快打造全国算力“一张网”,构筑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我国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
新疆和田沙漠温室试种快速繁育水稻获得成功,证实了在沙漠温室环境下进行作物快速繁育是完全可行的,为实现沙漠温室一年多次加代选育提供了有效手段。
近日,我国多地出现极光现象,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极光现象与地磁暴活动密切相关。地磁暴以及近期频繁出现的太阳耀斑为什么发生?对普通人的生活有影响吗?
近年来,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已取得显着成效。在法律法规方面,我国形成以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等为基础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法律法规体系。
“莱伯氏先天性黑蒙症10型(LCA10)”是一种较罕见的遗传性眼病,患者会因视网膜病变而失明。CEP290基因发生突变的人患有一种较罕见的遗传性眼病,即“莱伯氏先天性黑蒙症10型”,患者会因视网膜病变而失明。
5月9日,在山东青岛拍摄的“深蓝2号”大型智能深海养殖网箱(无人机照片)。5月9日,在山东青岛拍摄的“深蓝2号”大型智能深海养殖网箱(无人机照片)。当日,山东青岛造船厂建造的“深蓝2号”大型智能深海养殖网箱实现陆地完工。
前不久,“面包店的香味是假的”话题冲上热搜,更带火了“食物香氛”这个概念。不少网友诧异:食物香味还能“造假”?
10日上午,“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重大设备之一——行星际闪烁监测望远镜顺利通过工艺测试。这标志着子午工程二期项目具备迎接工艺验收的条件。
5月10日,一场代号为“应急使命·2024”的超强台风防范和特大洪涝灾害联合救援演习在浙江金华等地举办。演习模拟超强台风“海神”正面登陆浙江沿海,贯穿浙江全境,钱塘江流域发生超历史特大洪水……
作为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引领带动了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2021年1月,阜航麦1号正式获得安徽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证书,成为安徽省首个利用航天诱变技术自主育成的小麦新品种。
(记者宋晨)5月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智慧天网一号01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智慧天网一号01星作为我国首颗中轨宽带通信卫星,包含技术验证A星与配试B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
近日,该所作物基因编辑技术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合作,建立了首个黍稷遗传转化体系与基因组编辑系统,并发布了目前最高质量的黍稷参考基因组,为未来黍稷的分子育种和培育突破性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生态保护补偿是指通过财政纵向补偿、地区间横向补偿、市场机制补偿等方式,对按照规定或者约定开展生态保护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补偿的激励性制度安排。
在诸多产业领域,尤其是人工智能、未来产业等新赛道,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正加速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他们大展拳脚、加速奔跑,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澎湃力量。
大食物观要求从人民群众需求出发,统筹各类食物资源,协调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让老百姓不仅能“吃得饱”,还能“吃得好、吃得健康”。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从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历程看,许多国家经历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后,传统产业资源、能源成本快速增加,低成本竞争力逐渐衰弱。
日前,文昌航天发射场(以下简称“文昌发射场”),再一次令世人瞩目。站在这片生机勃勃的航天热土上,凝望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托举嫦娥六号奔月的壮美轨迹,人们挥舞国旗、高声呐喊,满眼皆是对星辰大海的美好向往。
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南繁基地是我国农业科研和种业振兴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为落实中央关于种业振兴重要部署,今年发布的《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