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建设人才强国
时间:2023-04-19  浏览次数:663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自古以来,人才就是强国之根本、兴邦之大计。在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竞争成为了各类竞争的实质。谁抓住了人才资源,谁就拥有了竞争的主动权。领导干部必须当好新时代的“伯乐”,善于发现人才、用好人才,为建设人才强国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必须重视人才,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回首中国历史,不难发现,很多执政者都是选贤举能、重用人才方成就大业之人。例如农民皇帝刘邦,之所以能在项羽手中争夺天下,一有子房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二有萧何镇国家,抚百姓,给馈赏,不绝粮道;三有韩信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得人才者得天下。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必须发现人才,练好知人善用的“慧眼”。古人云“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引进人才的同时更要注重发现人才。领导干部是最直接的“伯乐”,要以爱才之心、识才之举、容才之量、用才之艺,千方百计做好发现、培养、凝聚人才的工作,通过提供平台,给人才锻炼展示自我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各项事业中来,努力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和人才辈出的局面。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必须留住人才,营造爱才惜才的氛围。国家不断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大对边远地区的招生、鼓励创新等,都深刻反映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宏伟目标。领导干部要留住人才,就必须展现出对人才的信任。这种信任不仅体现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上,而且还表现在放手使用上。领导干部要用崇高的理想、高尚的精神引导和激励各种人才为单位建功立业,同时要关心和信任他们,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条件,真正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陈俊彤)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用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有助于摸清生态产品构成、数量、质量等底数,为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供新方法。

  春末夏初,北京西部的一处科技园区,外面看上去一片静谧,里面却是热火朝天、唇枪舌剑,一群年轻人正围绕一项科技项目展开论证。

  绿色是海南亮眼的底色,生态是海南宝贵的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

  数据安全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数据安全,才能实现移动支付长足发展。应打造数据安全产业生态,建立和完善移动支付交易安全监控体系,打击移动支付领域违法犯罪行为。

  4月17日,中国科协网站发布一项关于科普专业职称评审的《通知》。通知显示,中国科协将试点开展在京中央单位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工作。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具备强大的粮食生产能力。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全球塑造了人口大国保障粮食安全的成功典范。

  近年来,我国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企业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主体。

  近年来,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迭代,网络平台知识传播迅速走进大众视野,构建起内容多元、渠道丰富的知识图景,而老年群体也随之成为知识传播的重要力量。

  17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了解到,《关于开展2023年度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已于近日印发,根据《通知》,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研究同意,由中国科协试点开展在京中央单位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工作。

  春蚕不老,夕阳正红。让我们走近“银发知播”群体中的5位代表,感受他们拥抱新技术、释放光与热的动人情怀。

  4月16日9时36分,我国首颗低倾角轨道降水测量卫星——风云三号G星,搭乘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继美国、日本联合发射专用降水测量卫星之后国际上第三颗发射的主动降水测量卫星,全球降水测量卫星家族首添“中国造”。

  原来,荔枝的收获分“大小年”。遇上收成好的“大年”,大伙儿却总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产量高、品质好;忧的是大量荔枝集中上市,鲜果如果不能及时卖出,那就损失惨重了!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3年4月15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了第四次出舱活动。

  伴随着人们对工业文明发展的生态后果的反思和生态科学等自然科学的兴起,形成了以普遍联系、整体论、有机论的生态哲学思维研究“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到2035年,西部科学城建成综合性科学中心,科技综合实力迈入全国前列,集聚世界顶尖科学家群体,重点领域实现全球领先原创成果突破

  日前,由贵州路桥集团承建的贵金古(贵阳经金沙至古蔺)高速金烽乌江大桥项目主桥建设已完工,开始为通车前的荷载试验做准备。

  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近日联合印发《2023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

  我国载人航天环控生保系统已实现由“补给式”向“再生式”根本转换,空间站氧气资源100%再生,水资源闭合度提升到95%以上,每年减少上行补给6吨,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019年,嫦娥四号在鹊桥号中继星的支持下,首次实现人类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上一篇:A片被认定没版权日本八家A片业者将赴台呛声   下一篇:中国移动超越贵州茅台成A股市场最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