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为在高温环境下,由于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活动增强以及胃肠道处于相对缺血的状态,消化腺功能减退,使得
①适当吃些“苦”。如苦瓜、苦菜等苦味食品,不仅能清心除烦、醒脑提神,且可增进食欲、健脾利胃。
②适当吃点酸性水果。如山楂、梅子、李子等。但注意每天的食用量最好不要超过5个。有胃病的则可以吃山药健脾开胃。
③可自制汤水和粥食。建议每周吃一到两次赤小豆排骨汤、红豆薏仁粥等,可以改善脾虚导致的精神疲倦、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
④少量多次补充水分。喝些绿豆汤、蔬菜汤、冬瓜海带汤、酸梅汤、菊花茶、金银花等消暑饮品,同时也要尽量避免或减少喝冷饮。
近日,有很多与三伏天养生的话题热度不减。但也有很多人踩了这些所谓“养生秘籍”的“坑”。有约君有以下4个特别提醒:
每天开窗通风两次以上,每次15至30分钟。并且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6摄氏度,避免把颈肩肌肉长时间暴露在冷风中。
一般来说,夏季蛋白质每日摄入量在70至90克为宜,且最好一半以上为鱼、虾、瘦肉、鸡肉、鸭肉、蛋、奶和豆制品等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优质蛋白质。多吃富含钾的大葱、芹菜、毛豆、草莓、杏等新鲜果蔬。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三伏天养生要以避暑为主,静以养心,适量运动。伏天锻炼一定要避开高温,在阴凉的地方、凉爽的时间进行,可以试试走路锻炼,每天快走30分钟至1个小时,以微微出汗为宜。
最近各大医院的三伏贴已经开贴!不知各位街坊“贴贴”了吗?包括火爆的三伏贴在内,有约君有几个“冬病夏治”的好方子推荐哦!
广东省中医院针灸门诊主任李滋平介绍,天灸适宜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喘、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气肿、慢性咽炎、体虚易感冒、颈肩腰腿痛、关节炎、胃痛、痛经、失眠、慢性肠炎、夜尿症等多种病症。
4.贴药后皮肤有轻微烧灼、刺痛感,皮肤发红等属正常现象,必要时可外涂皮肤软膏;如贴药时间过长出现水泡或过敏,应保护创面,避免抓破感染,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5.天灸期间应注意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不宜食用“发物”,如禽类、牛肉、海鲜等。
一般选取神阙穴(肚脐眼)、足三里、中脘、肾俞、命门等穴位中的一个或两个,艾灸悬空于穴位上方5至8厘米处,每次灸20至30分钟,每周灸2到3次。
每天睡前使用40℃左右的温水,泡洗20分钟左右。如果四肢怕冷,泡浴的水中可加少量艾草。如果有湿疹,可加少量金银花或藿香正气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