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深夜,易建联发布微博宣布退役。这不仅是他本人21年篮球生涯的终结,也意味着被球迷称为“08黄金一代”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12名队员已全部退役。易建联成长在深圳,他不止一次说过,深圳是自己的家,他深爱着这里。他身上敬业、勤奋、实干、有责任心、有职业道德的品格和这座城市如此契合。
更加令人心酸的是,我们似乎很难再从灰色中醒来。一天前的深夜,易建联用一封告别信,宣告了自己21年篮球生涯的终结。
这一天还是来了,一段与众不同的运动生涯结束了,一扇门就此被紧紧地关上了。而,再没有人能阻止这场离别的发生。
1999年的一个礼拜天,深圳体校的教练戴忆新去罗湖看了场街头青少年三人篮球赛。那是他第一次见到易建联。
12岁的少年,身高已然1米92,在高大的建筑和拥挤的人群中,格外引人注目。少年轻轻一跃,从空中回到原地,篮筐轻微颤动,球稳稳地进了。
那场比赛,易建联和他的小伙伴输了,有些沮丧。但戴忆新却兴奋不已,他拿到了一把钥匙,要用它打开一扇门。
易建联的父母一开始并不希望儿子从事竞技体育。他们都曾是出色的手球运动员,深知职业运动员之苦,所以只希望儿子能好好读书,出人头地。
不过戴教练坚信,这个天赋异禀的深圳少年会成为这座城市,甚至整个国家最优秀的篮球运动员。正是他的坚持和游说, 易建联得以进入了体校训练。
易建联天性沉默,不爱说话。篮球成了男孩证明自己的方式。练,苦练,拼命练……长时间在水泥地上训练,鞋一个月就穿破了。易爸爸发现他的球鞋跑裂开了,第二天就去了香港,终于找到48码的运动鞋,但价格很贵,一双900港币。
常规赛最后一轮对阵北京首钢,16岁的易建联替补上场,在加时赛中以一己之力拿下末节全队18分中的13分,4投4中,帮助广东队拿到常规赛的冠军。
就是那个时候,这个憨头憨脑的家伙第一次被推到媒体面前,他身高已长到了2.11米,围住他的记者们多数只能到他的腰部,他的脸一直涨得通红,还有那张清秀得意外的脸,他轻而易举成为少年们的新一代偶像。
之后从广东宏远一队到国青队,再到国家队。易建联的出色,引起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关注。他们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易建联,下一个姚明?”
2003年南斯拉夫举办的世界青年锦标赛上,16岁的易建联锋芒初露,迅速的奔跑、出色的弹跳以及精准的投射为他赢得了场均15分、12个篮板的优异成绩。当年的《体坛周报》罕见地以一整版的篇幅报道了这个还未踏入职业篮坛的年轻人, 标题有些耸人听闻,甚至在一段时间内被人非议,叫《中国出了个易建联》。
易建联的走红是一步到位的,连亚洲比赛都没怎么打过的他,在当时男篮助理教练尤纳斯的力排众议下,取代了热门人选、联赛MVP唐正东,登上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首发阵容。
当时尤纳斯出于对易建联的爱护,用自己的方式一次次地高声呵斥。高压之下,少年更加沉默了,“骂到就好像自己原来不会打球一样。”
雅典奥运会首秀对阵西班牙,易建联紧张极了,甚至连球都抓不住,第一次出手就是个三不沾。“从奥运会之后才发现,自己真的差得太多了,各方面都是。”
有一个资深体育评论员公开批评说:“易建联也就是被媒体捧起来的,那孩子,在篮下连球都保护不了,基本技术动作不扎实……”
用沉默抵抗着质疑。这是易建联的方式。这么一个内向的,不爱表达的孩子,在行进到如丛林般的社会里时,必然吃亏。
易建联究竟是一个多么不爱说话的人,和他接触过的人都有深刻的感触。姚明曾说过,小易挺好,就是没话,“雅典奥运回来,我去找他聊天,聊了一小时,我说了300句,大概他只说了3句。”
熟悉他的记者都知道,易建联最大的娱乐和休闲就是呆在室内,玩玩电脑游戏和MSN。偶尔,他也会在深夜去敲一些姚明等大哥的房门,几个人猫在房间,吃着披萨,听老将们聊过去的经历和人生。
“我必须自己寻找出路。”对自己的怀疑,夹杂着对未来的无限渴望,让这个沉默的男孩更加刻苦了。从雅典回来后,他开始日日与篮球以及钢铁器械为伍,宏远体育馆里流下了他越来越多的汗水。
2007年6月29日,NBA总裁大卫·斯特恩在纽约尼克斯麦迪逊广场花园念出了易建联的名字。年仅20岁的易建联以第一轮顺位第六的名次被密尔沃基雄鹿队选中。
那段时间的易建联风头无二:穿着灰色T恤在自由女神像面前微笑,被球队老板邀请和家人共进晚餐,球迷举办“易建联日”,受邀参加电影节,市长指定他作为市民代表在圣诞仪式上亮灯。
来NBA的第一场球,易建联就被整了。雄鹿的队友们告诉他要排队进场,让易建联先冲进去,可结果就他一个人冲了进去,在场所有观众都在大笑,看着那个来自遥远东方的年轻人,傻呵呵地站在场中央。
这场首秀最后的收视记录显示,共有一亿中国观众在电视机前收看了这场比赛的转播,易建联收获9分3个篮板2次盖帽。
我是在为谁打球?自己,还是别人冀望中的那个人?——这又不是一份生命中必须履行的合约,我为什么不能选择更多?
“如果把NBA比作是大海,那么阿联基本上就是一个没有罗盘的帆船,连打鱼的小船都算不上,漂到哪儿算哪儿。”当时帮助易建联处理相关事务的黄阳这样说。
以前在广东队和国家队,吃饭、住宿等一切后勤都有人保障,但在美国,易建联一切都得靠自己——自己找酒店,自己吃东西,自己开车去训练场。
这个从小生活在广东的年轻人,并不知道威斯康星州的冬天有多冷。因为没有经验,他第一次在雪中开车就遭遇了一场微小的车祸:轮胎在雪后的冰块上打滑,车子追尾,把另一台车的窗玻璃震碎了。
因为当时的英文还不够好,很多时候,与队友交流还需要翻译。在雄鹿的第一个赛季结束时,易建联甚至和中锋博古特还没在球场外说过一句话。
“在易建联的成长过程中,没有人引导他向正确的方向去。在美国两眼一黑,身边又全是想从他身上攫取利益的人,几乎没有人真正关心他的心理成长和情商成长。”黄阳说。
有一段时间,黄阳甚至觉得易建联陷入了某种惯性思维,经常和人聊着聊着,就开始怀疑:你是不是在和我谈生意?
自从踏入NBA那一刻开始,所有人下意识地把姚明和易建联放在一起比较。那正是姚明在NBA呼风唤雨的时代。但易建联只要一接受采访,人家就问,“你觉得自己能成为姚明第二,或者想超过姚明吗?”
一个是中锋,一个是4号位;一个妙语连珠,思维敏捷;一个性格内敛,沉默寡言。无论从性格,还是球场位置,还是交际能力。这并不公平,但当时所有人都这样做,而且乐此不疲。
姚明是无法回避的榜样和阻碍。他只能一次次反复说:“他是一个已经成熟的、成功的球员,我还在起步期,要多多学习。”
当时间来到2013年,着名主持人杨澜在一次访谈节目中再次问是否介意和姚明对比时,易建联这样回应:“挺介意的,因为没有可比性。”
这个世界的法则就是,不擅表达的人需要时间的打磨,才会被认知到他们线年,易建联离开了雄鹿,辗转于新泽西篮网队、华盛顿奇才队和达拉斯小牛队。他有过连续四场砍下20分以上的佳绩,也曾单场摘下19个篮板,但更多时候,他因伤病而远离赛场、复出之后又发挥不佳。
轻妄在报纸上批评易建联的家伙们,并不了解这些事情:无论在哪个球队,他都是最勤奋的一个,每天提前半个小时到球场练习投篮,等队友们陆陆续续到了球场,他都已经练完一轮了;生活极其自律,他不抽烟不喝酒不喝碳酸饮料,很少出现在应酬的场合……
从NBA回来后,易建联为广东宏远俱乐部赢得了第八座CBA联赛总冠军,而他自己也创纪录地包揽了常规赛、全明星赛、总决赛三项MVP。
而在国家队层面, 这十多年来,他作为中国男篮的绝对核心,在“后姚明时代”带领中国男篮不断摸索着进步的方向。他是那个稍显沉默却又勤勉努力的领袖,拼尽全力撑起了中国男篮最后的门面。
对于易建联,一个叫MA的网友这样评价:“他是中国篮球历史上独特的存在,他并没有取得姚明那样耀眼的成就,也不是大郅那样的历史创造者。但易建联用自己十余年如一日的自律,保持着长期的顶级竞争力;在最晦暗的那段日子里,是易建联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中国篮球。他不凡,因为他有着千万里挑一的天赋;但他又平凡,他会经历如同每个人一样的坎坷、低落、彷徨和犹豫。自律和坚持,是他保卫梦想的武器。”
写到这里,我才发现,在所有这些故事和讲述里,其实很少能听见易建联自己的言语。他越沉默,越让你感知他的强硬,和他对脚下这片球场的珍惜, 可当你再次见到他,他依旧面无表情,极致专注,倾其所有完成他所有的工作。
敬业、执着、勤奋、努力、实干、有责任心、有职业道德……这是易建联的符号,也是他传递出来的价值。这是你我普通人中最宝贵、最值得倡导的品格。他正是凭借着这些品格的自然流露,让全世界认识了这个从深圳走出来的硬汉,也让全世界对中国年轻一代多了一份尊重。
易建联不止一次说过,深圳是自己的家,他深爱着这里。2007年,易建联担任深圳申办大运会形象大使,远赴意大利都灵助阵,助力深圳申办成功。2012年,“易建联篮球训练中心”在福田体育公园建成。
“你们给予我的这一切,其实已经远远超过了我的付出。”那片森林原来是走不出去的,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是它的一部分。你明白了,所以才心存感恩。
对于球迷,易建联表达了最诚挚的谢意。但其实,他带给球迷们的是青春,是回忆,是一代人关于中国篮球的最初记忆——那些关于霸气和温顺、张狂和内敛的故事,也真的就不会再回来了。
随着易建联告别赛场,被球迷称为“08黄金一代”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12名队员已全部退役,那支球队在当届奥运会上进入八强。他们是:姚明、王治郅、杜锋、王仕鹏、朱芳雨、王磊、刘炜、孙悦、李楠、张庆鹏、陈江华、易建联。
“我觉得应该把阿联叫上来”,随后,王治郅把话筒交给了易建联。“做哥哥的已经尽了自己最大努力了,现在就看兄弟你的了。下面这帮孩子们,希望你多跟他们沟通,多鼓励鼓励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