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缩水联名卡停发信用卡现在还“香”么?银行信用卡业务面临精细化管理新阶段国际旅
时间:2024-09-10  浏览次数:663

  的快速发展,传统信用卡的功能与优势已经表现得不再明显。加上不少信用卡权益出现明显“缩水”,同时大量IP的联名卡停发,信用卡发展似乎进入了“瓶颈”。

  分析人士指出,权益调整和停发联名卡的背后,是信用卡不同于以往的“跑马圈地”和粗放式的扩张,如今行业发展已进入精细化发展阶段。此外,虽然市场日渐饱和,但信用卡仍在特定场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李先生是中信信用卡的忠实用户,此前每月都使用着该行“9分享兑”权益活动。以前,持卡人每月消费不限制金额9天,就有一次兑换权益,兑换的产品包括10元到30元不等的支付券或产品券等。然而,该活动权益出现了明显“缩水”。原本兑换的商品券包括视频会员等,近期只剩下美团、肯德基等商户的代金券。此外,兑换门槛也有了提高,要求每月消费满1999元才有兑换资格。“以前消费后很容易就能兑换,现在消费达标了,要兑换到热门的代金券还要卡点进入兑换页面才可能兑换到。”李先生在社交平台上发帖分享经验。

  对此,记者在该行信用卡中心官网查询,确认了活动权益的调整。在社交平台上,“中信信用卡9分享兑”的线万篇笔记,大多是用户对权益“缩水”所表达的意见。有网友表示,“这个月我已经刷了8次信用卡,每次刷1分钱,原本在明天刷完就可以兑换权益,结果今天发现有消费金额门槛了,这分明就是不让‘薅羊毛’嘛。”

  陈先生之前办理浦发银行美国运通白金信用卡,就是看中其机场贵宾厅和接送机服务。今年以来,该行要求持卡人一个季度消费满6万元才能兑换点数享受以上权益,权益在次月底前才到账,而此前这些服务都是免费自带基础点数的。“既要消费达标还要收取大额年费,难道我是花了年费买了一张‘空卡’吗?”陈先生在社交平台上诉苦道。

  苏小姐也是该卡的持卡人之一,她指出,该卡原本提供的每年免费境内机场接送机服务不再能免费享受。现在,除非每季度消费满额,否则这张卡什么权益都没有了。“这卡现在用着很‘鸡肋’,不知用哪张卡可以代替。”苏小姐表示。

  还有用户表示,该卡是当年的“神卡”,办卡条件里对办卡人收入和各方面的要求都很高,该卡甚至还有过免费住酒店的权益。权益的缩水可能为持卡人出行带来一定的不便,更重要的是,让持卡人对该信用卡的权益价值感受有所降低。

  早在2022年,交通银行与“王者荣耀”曾携手推出一款极具创意的联名信用卡,凭借的超高人气吸引了众多年轻消费者和游戏爱好者。“和王者荣耀职业联赛的联名卡面十分赞!”一位拥有该联名卡的用户在社交平台上分享道。

  不过,交行信用卡中心近期的公告指出,该系列联名卡的部分卡面即将停发。“我的‘KPL之梦泪韩信卡联名信用卡’绝版了,十分不舍!到期换新卡后,即便卡面改变了,我也会保留旧卡作为留念。”一位“王者荣耀”游戏爱好者表示,他收到的提示,称原有的“KPL之梦泪韩信卡联名信用卡”卡面将停发,停发后现有产品在卡片有效期内仍可正常使用,相关功能保持不变。因卡片到期等原因需要续发卡片的,将为其统一调整为“王者荣耀职业联赛主题信用卡”的其他卡面。

  据了解,除交通银行外,今年以来已有多家的信用卡中心宣布停发旗下联名信用卡。5月8日,信用卡中心表示,因合作到期,从7月1日起停止发行华润通联名信用卡;7月8日,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布公告称,停止发行12款信用卡产品,7月15日,该行再次发布公告称,自9月1日起,停止发行“锦江WeHotel联名信用卡”;7月10日,农业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布公告称,8月23日起停发27款信用卡产品。

  联名信用卡是由商业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发行、可享受合作方相关特定优惠或奖励(比如积分奖励、里程累积、购物折扣等)的信用卡。多年来,银行发行了大量联名卡产品,是信用卡业务中重要的产品和服务手段。分析人士指出,信用卡权益调整、联名信用卡部分卡种停发的原因很多,包括但不限于客户需求变化、与第三方合作期满、市场策略调整以及监管政策变化等等。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在2022年7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审慎充分评估联名单位与信用卡产品定位的匹配度”,收紧联名信用卡合作对象范围和业务范围。这些要求推动银行更加审慎选择合作对象,更加规范发行联名信用卡。此外,随着我国银行卡清算市场对外开放速度加快,、万事达的合资公司获得银行卡清算牌照,正在发行人民币信用卡,我国银行与这些公司联合发行的“双标卡”将逐步退出市场。与此同时,部分银行也与外资卡组织联合推出新的信用卡产品。如的合资公司(连通公司)是国内首家持牌展业的中外合资银行卡清算机构,自2020年开业至今,已经携手国内20多家主流发卡银行合作推出了150多款境内境外、线上线下都能通用的全新美国运通品牌人民币信用卡和借记卡产品。

  信用卡市场经过二十多年高速发展,产品主题也是丰富多彩,《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信用卡总计发行1168多款,品种涉及了航空、商旅、购物等几十大类品种,满足了持卡人多样化消费需求的提升。

  信用卡行业研究人士董峥分析道,目前做得比较好的联名卡主要是航空公司、商旅酒店类产品,这是其自身会员系统的成熟,会员管理体系也更加完善所致,而联名卡只是航空公司商旅酒店和外延服务之一,并非其业务重心。此外,联名卡本身是为用户带来具有市场细分作用的个性化消费权益的产品,但是信用卡消费受到消费场景化的影响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从目前信用卡市场所面临的清理睡眠卡的举措中,下架这些低效甚至无效联名卡产品同样也可以看作是清理睡眠卡的组成部分。

  不过,董希淼强调,银行在调整信用卡权益时,也需要积极优化服务,及时告知客户调整动态并争取客户理解,才能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转型的主动性。

  记者梳理央行的统计数据和各家银行的年报、半年报看到,当前信用卡发展增速逐渐放缓。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全国共开立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7.6亿张,环比下降0.85%。2023年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总量为7.67亿张,仅一季度减少了约700万张,同时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累计发卡量已连续六个季度下滑。

  今年上半年,中信银行信用卡交易量为12410.72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44%;信用卡业务收入286.77亿元,同比下降3.37%。兴业银行信用卡交易金额9849.84亿元,同比降幅达18.17%。境内行信用卡在册卡数量出现“三连降”。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消费者认为银行信用卡市场流通卡量缩减的主要原因调研中,53.75%的受访者认为信用卡透支使用与持卡人还款能力匹配度差是主要因素,46.25%的受访者指出信用卡转变为“睡眠卡”的现象,40.71%的受访者认为逾期风险的加剧也是导致流通卡量缩减的重要原因;40.32%的受访者分别将信用卡不良率上涨和市场营销策略调整不及时列为影响因素。

  董希淼指出,近年来,银行息差缩窄明显,迫切需要压降成本。近期的降低存款利率、减少信用卡权益也是银行“控成本”的方式,有利于缓解息差压力。同时,自2023年7月信用卡新规公布后,信用卡高速发展阶段已经告一段落,这也倒逼机构调整权益配置和营销模式,进入精细化管理阶段。

  董峥认为,信用卡业务融入数字化转型升级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共识,发卡银行不仅加快数字化产品研究与布局,同时大力构建数字化消费与支付体系,以数字化思维与经营思想推动信用卡业务体现出新金融的强大优势。

  在20世纪90年代,消费者要从银行申请到一张信用卡并非易事。信用卡以其便捷的支付功能、丰富的用户权益,还将非现金消费带进了当今社会。随着金融科技不断向金融服务领域渗透和影响,信用卡在理念和形态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发卡行不仅可以发行虚拟卡,还可以借助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通过NFC、二维码等方式完成支付。

  相较于的“高频”与“快捷”,传统信用卡的功能与优势已表现得不太明显,在年轻群体中似乎日渐失去了原有的魅力。此外,非现金产品中还有花呗、白条等纯线上的信贷产品,信用卡中的“信用支付”功能也被逐渐同质化。

  那么,信用卡真的“不香”了吗?董峥认为,随着的兴起,互联网与传统金融的关联已经极为密切,传统的“卡基”支付被“账基”支付一定程度替代,传统“卡基”形式信用卡的存在感日益下降。特别是主流年轻客群的消费观与支付习惯出现了变化,他们的消费更受到场景的影响,移动支付更能满足他们消费与支付的“即时”感。横向来看,现在的信用卡产品在权益“缩水”现状下,产品的同质性尤为明显,甚至信用卡推广都要靠大量的礼品来“撑台”,最终陷入“办卡—睡眠—再办卡—再睡眠”的循环中,这样做不仅会增加大量的无效卡,同时对信用卡业务也起到消极影响。

  信用卡市场日渐饱和,靠规模扩张的获客方式已经难以为继。数字化是信用卡在技术层面的更新换代,而存量经营则是信用卡精细化运营的重要体现。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和折扣活动,盘活自身低效用户,再通过产品挖掘消费场景,满足用户刚性消费需求,达到吸引用户的目的。信用卡在年轻人心中的地位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即便如此,信用卡仍然在特定场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据了解,海外市场仍以刷、插、挥卡(非接)为主流。如国际旅行、大额消费等这些场合,信用卡的信用额度和支付安全性仍然是其他支付方式难以比拟的。因此,发卡银行可以集中精力,在这场行业调整中将有限资源落实在有生命力的产品轻装上阵,让经营更有效率,以积极的态度迎接这场行业变局。




上一篇:国家卫健委:这些人群更易感染流感   下一篇:超重低音慢摇网友会有什么评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