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是第36个爱国卫生月,4月7日是第76个世界卫生日,旨在引起全国人民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注,提高人们对卫生领域的素质和认识,强调健康对于劳动创造和幸福生活的重要性。今年的爱国卫生月的活动主题为健康城镇 健康体重”。在第36个爱国卫生月来临之际,我们一起来行动吧!
爱国卫生运动是指强化全民健康意识,养成文明卫生习惯,改善卫生条件,减少健康危害因素,提高公民健康水平的社会性、群众性卫生活动。
1952年春,美帝国主义在侵朝战争中,对朝鲜和我国发动了细菌战争。在保家卫国的浪潮中,推动了群众性卫生防疫运动的深入发展。人民群众把这项伟大的运动称之为“爱国卫生运动”。党中央肯定了这个名称并指示各级领导机构,以后统称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在此同时,把“卫生工作与群众性卫生运动相结合”定为卫生工作的一项原则。
自1952年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成立,70多年来,我国爱国卫生工作始终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以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环境卫生突出问题、全面提升全民族文明卫生素质等为重点,取得了显着成效。
一是城乡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国家卫生城市比例达到57.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向好。
二是传染病防控取得良好成效。有效降低了霍乱、伤寒等肠道传染病,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登革热等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的传播风险,特别是在SARS、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全社会群防群控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爱国卫生运动在1998年洪灾、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灾后防疫以及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杭州G20峰会等重大活动的保障等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是全民健康水平显着提升。健康生活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7.2%,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3.15%,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3岁,人群健康状况大幅改善。
四是爱国卫生运动影响力不断扩大。爱国卫生运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工作方式,也为经济欠发达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为国际社会称赞。世界卫生组织先后授予中国政府“健康(卫生)城市特别奖”和“社会健康治理杰出典范奖”,给予了“远在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成为全球口号之前,中国就已经通过爱国卫生运动践行着这一原则”的高度评价。
由此可知,我国健康成年人(18~64 岁)的正常BMI值应在18.5~23.9之间,65岁以上老年人的适宜体重和BMI应该略高(BMI值在20~26.9之间)。
科学健身应该进行全面的体质评估,选择安全有效的健身运动,遵从循序渐进的健身计划,参加多种形式的运动项目,全面发展运动能力,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坚持经常锻炼身体。科学健身的锻炼计划要点主要包括: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频率和每次运动时间。一次完整的运动应当包括准备活动、正式运动、整理活动,这三个环节不可或缺,一周运动健身应当包括有氧运动、力量练习、柔韧性练习,这三种方式不可偏废。
推荐每周运动不少于3次;进行累计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累计至少75分钟较大强度的有氧运动也能达到运动量;同等量的中等和较大强度有氧运动的相结合的运动也能满足日常身体活动量,每次有氧运动时间应当不少于10分钟,每周至少有2天进行所有主要肌群参与的抗阻力量练习。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控制体重非常重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每晚保证7-8小时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身体和代谢的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