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讯(记者 叶虹)东莞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将于2月27日召开,市人大代表王振江提出一项《关于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与工业机器人融合的建议》:通过政策支持和产业引导,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与工业机器人深度融合,助推镇区从“AI+”到“+AI”的转变。
王振江提到,在此次大模型技术革新中,大岭山镇一些智能企业及时注意到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的商业价值,并开展一系列产业化探索。比如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针对大模型基础设施投入大、研发周期长等难点问题,与头部AI大模型公司合作,基于其研发的高性能基座模型,联创了面向智能分拣与码垛应用场景的工业具身智能工作站。
“上述探索之所以能顺利进行,下列支撑的因素必不可少:一是工业机器人产品的基础研发能力,特别是机器人运动控制平台的研发能力。二是高质量的基座模型,基座模型所提供的通用能力十分重要。三是对制造业应用场景和行业经验的理解,要加强与做机器人集成应用团队的紧密合作,将智能工业机器人进一步落地到实际场景中。四是安全可靠且价格合理的算力基础设施。只有充分保障算力资源,企业才能开展进一步技术与产品研发。”王振江说。
因此,他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和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和推广典型应用场景,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具体应用场景落地,以便在初始阶段验证其正确性和有效性,并有助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转型升级和形成商业闭环。
同时,指导和细化企业进驻优惠政策。目前人工智能市场竞争激烈,比如大岭山镇,临近深圳,高精尖企业外溢可能性较大,建议市有关部门能在企业运营成本上增加针对优惠政策,包括但不限于地价优惠、税收优惠等方面;同时可参考深圳市龙岗区的《创建人工智能全域全时应用示范区的行动方案》针对大岭山镇的支柱产业进行示范区建设,再推动原产业逐步升级、重构,助推镇区由“AI+”(指提供AI技术和产品的公司,去寻找下游应用场景)再到“+AI”(从事“传统”制造和服务的公司,自研或外采AI技术和产品,将原有的生产智能化)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