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用“越人”泛称南方部族那怎么称呼“越南人”?
时间:2024-08-11  浏览次数:663

  越,这个字在现代可能让我们首先联想到越南。然而,在古代中国,这个字并不仅仅指代越南,而是有着更为广泛的含义。我们知道,越南的主体民族是“越族”(在越南官方命名为“京族”),在我国也有分布,而越南北部的一些少数民族以及我国广西地区的民众传统上称“京族”为“交人”(Keo),这个称呼源自历史上的交趾郡。然而,有趣的是,“越”在中国古代并不仅仅指向越南,而是涵盖了长江以南的汉地沿海一带的部落,这些部落被统称为“越”。

  在先秦古籍中,对长江以南的这些部落统一称之为“越”,有时也称之为百越或诸越。《汉书·地理志》中有“自交趾(越南北部)至会稽(浙江)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的记载。这说明在古代,长江以南的地区存在着众多部落,尽管它们之间可能关系不大,但被统称为“越”,这主要是因为这些部落在南方丛林地带,喜欢使用“戉”这种生产工具,因此被泛称为“越族”。

  这些“百越”部落在中国的地域范围包括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以及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等国。尽管它们在地理上被划分到不同的现代国家,但从历史的地域观念看,这些地区实际上是连成一片的。因此,这些“百越”后来在中国境内的部分逐渐成为汉族或者是其他少数民族,而分布较远的地方可能演变成了东南亚的一些民族。

  关于越南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百越民族中的骆越(雒越)部族。这个部族的范围从广西红水河流域开始,西起云贵高原东南部,东南至越南的红河流域。骆越人的主要特征是以农业为生,他们的活动范围在战国时代生活在广西。部分骆越人后来移居越南红河一带,成立了瓯雒国,后来改称为“里人”。与他们最接近的民族包括京族、芒族等南亚语系民族,这些民族的后代就是现代越南人。

  在越南脱离中国独立的过程中,阮氏朝廷对中国历史上的南越国有一定的认同。南越国是中国在两广和越南北部的地方官员赵佗建立的割据政权,虽然后来被汉武帝灭掉,但是越南在接受了中国儒学文化和汉字的影响后,将南越国视为自己的古代历史,形成了一定的认同。直到近代,由于民族情绪的形成,越南才正式承认南越国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并称之为“南越国政权侵略了他们祖先的地盘”。

  至于越南这个国名的来源,实际上是中国赐予的。越南在阮朝嘉隆帝建立国家时曾派使到清朝,请求封号为“南越国王”。然而,清朝嘉庆帝不同意使用“南越”这个名称,因为南越的范围涵盖了广东、广西等地,嘉庆帝认为这样的范围不能称为“南越”,于是改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并解释为“越地之南”。这也是为什么越南国名中用“越”字冠于上的原因。

  在整个演变过程中,越南人对“越”这个字的认同是逐渐形成的,而这种认同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越南人对“越”字的深层认同源自中国古代的历史,是对他们古老文化的一种延续和传承。




上一篇:风中那座屹立不动的哨所铸起了一道生命保障线!   下一篇:我看见了那座山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