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之:2024年巴黎夏天能洗去中国精英心里的一些“思想钢印”吗?-新之AKIRA
时间:2024-08-16  浏览次数:663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早期现代奥运会的经典场景——一场复古cosplay和现代堂会的结合体——在雅典神庙(西方文明的宗祠)的遗址上,身着传统服饰的女祭司点燃了象征古典奥林匹克精神(文明火种)的火炬,然后一位身材健美宛如阿波罗的白人男子手持火炬翻山越岭,最终抵达奥运会的承办地。这个承办的国家象征着现实中的强大、富庶和文明荣光,接过了火炬,吸引来自全世界的精英共襄盛举……

  由着名导演李芬斯塔尔拍摄的《奥林匹亚·民族的节日》中开篇致敬古代奥林匹克的场景:雅典神庙、古典雕塑、女祭司和圣火,手持火炬的少年视频截图

  现代奥运会传承下来的名存实亡的惯例——只允许业余运动员参加,并非中国坊间很多人大吹特吹的“老外只是业余玩玩”“人家不唯金牌论”,而是基于一种不成文的文明等级和种族优越论:我们这群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人(西方、白人、男性、有产而非体力劳动者)是智慧与健美于一身的人类精英,我们复兴了古典精神,这是我们在荣耀中争夺荣耀的精英聚会!

  可惜,这种“白人精英唱堂会”的思维注定在风起云涌的历史演进中坚持不了太久;很快,女性、劳动阶级、有色人种开始用自己的努力和成绩打破精英们的美梦。

  “更快、更高、更强”可不仅仅是贵族少年们的专属,然而两种势力的拉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前一直在上演。被奥运史重点传颂的故事——“黑色闪电”杰西·欧文斯,如何让种族主义的纳粹下不来台从而成为奥运最伟大的运动员。这个故事背后的博弈不过是随着时代发展,西方“新贵”美国这个“乡巴佬”试图跳进圈子,打破老欧洲贵族们自娱自乐的游戏,确立自己“新王”地位——“奥运精神”的主旋律逐渐从战前的“种族优越论下的欧洲贵族party”过渡到战后的“大国争霸的没有硝烟的死斗”而已。

  而杰西·欧文斯身为黑奴后代,在他的祖国美国,一个彼时在种族歧视赛道上不知道高到哪里去的国家,得到的是比用完就扔的工具人更悲惨的待遇:“当我回到美国故土,除了希特勒的那些故事,我还是得从公共汽车的后门上车,不被允许坐在前排。希特勒拒绝与我握手,但白宫总统一样拒绝和我握手。”后面的日子,他不得不屈辱地和动物赛跑供人取乐维持生计。

  而彼时彼刻和西方占据舆论高地大唱堂会相并行展开的,正是东方大地上中国被西方人傲慢的种族主义给深深冲击,以至于形成了长达百年甚至今后还会延续相当长时间的PTSD。

  还记得二十年前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在雅典奥运会110米栏决赛中夺冠后,哽咽着对全国、全世界观众说的第一句话:“谁说黄种人不可以拿到奥运会前八名?我今天就是要证明给大家看。”

  我们今天再看那个夜晚举国欢腾下刘翔说出的“黄种人”三个字,道不尽的是中国人百年来被种族主义PUA的辛酸历史——当百年前的先贤冲破闭关锁国的障碍开眼看世界,用一种学生仰望先生的姿态去学习和追随,但是换来的却是被对方言之凿凿地得出结论,你的“种”不行:麻木愚昧、擅长繁殖而缺乏理性、身体孱弱矮小、不擅长象征着人类身体极限的短跑和游泳……前几年曾有人挖出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的日记,认为他“辱华”,其实这种认为中国人“肮脏、迟钝但勤劳”的种族主义观点是当时西方精英的共识。

  在这样的背景下,从刘长春历经千难万险参加奥运,到刘翔代表黄种人站上田径直道跑道,再到苏炳添超越所有白人成为世界有史以来跑得前几快的人,到潘展乐在百米飞鱼大战中绝对的统治力,中国人每一次在曾经被公认为(甚至大部分中国人都认同)的“黄种人/亚洲人做不到”的运动领域的突破,都承载着整个民族、甚至整个东亚人(第三世界)人种对于那些言之凿凿的“你们不行”的洗刷。

  这种民族接力式的体育自强连同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不断攻坚一起,是长达百年的“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的民族复兴叙事的持续性书写。往更大了说,背后是更广阔的全世界曾被西方殖民体系压迫、剥削和蔑视的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的梦想。这是独属于被压迫民族延续百年的热血爽文,毕竟,一句“东亚病夫的招牌,已被我一脚踢开”背后的历史实在是太沉重了。

  历史终归是不断向前的,二战之后老欧洲衰落,殖民地瓦解,民族解放运动和种族平等的民权运动风起云涌,奥运会种族主义的叙事逐渐被丢进了垃圾堆,逐渐被日本、德国、韩国为代表的国家复兴和美苏大国争霸的叙事所取代。

  而中国人重新走向世界,来到奥运大家庭,开始通过电视这样的媒体全景式地了解奥运会这项运动的契机,恰恰又完美地避开了这些“厮杀”。冷战结束后以萨马兰奇为代表的官员重新发掘奥运“精神”,用美好的包装使奥运会成为观众、媒体、品牌、主办方多赢的商业盛宴——而这种属于历史偶然的美好,因为这种“初见”成为了刻在中国大众心中的“钢印”——没有歧视、没有政治、没有残酷的撕扯,只有阳光的志愿者、享受运动的健儿和风景如画、游人如织的奥运举办地。

  很遗憾,伦敦之后,里约、东京、巴黎,再到未来的洛杉矶,中国人可能要将“奥运精神”的体会和感悟重新再来过了。

  欢迎来到每届奥运会的保留节目——漫天飞舞的名词“唯金牌论”和“举国体制”。每到奥运会期间各路媒体和社交平台,可谓是不讨论不舒服斯基。

  前者莫名其妙地构建了一套“金牌羞耻”,你夺金了,金牌多了,赞美冠军了,你就是“唯金牌论”,你就是“不懂得奥林匹克精神”,你就是不如那些“享受比赛的‘外国’运动员”,搞得“享受比赛”是比“力争上游”更加政治正确的说法。




上一篇:京东二季度净利增近七成许冉:会坚定推进低价策略用户数双位数增长   下一篇:三江口的绿色之变卫星视角看“长江首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