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篇关于欧洲战争的文章,再次让我想到了之前自己想过的一个话题,那就是大国间可能永远没有战争了。
想讲讲那篇文章,其实说的是一个反常的现象,为什么一战开始的时候欧洲老百姓那么斗志昂扬,但是二战开始的时候都很怂。
俄国宣布参战后,人们纷纷向沙皇行跪拜礼,挥舞旗帜高唱国歌,俄国大军士气高昂,连动员都没完成就迅速开拨前往战场,军用物资也没准备齐全,生怕去晚了就捞不到好处了。
德国宣布参战后,5万名由中产市民和学生组成的游行队伍聚集在皇宫面前对德皇欢呼,在酒馆、咖啡馆和露天啤酒座的市民顾客们集体主动起立高唱爱国歌曲。
英国那边更离谱,志愿参军的民众排成长队,纷纷主动要求离开英国本土到欧洲大陆作战,对自己可能牺牲在一个和保家卫国毫无关联的战场上这个事毫不在意。
整个欧洲的所有参战国都出现了民众的参军狂潮,都有出现过市民因体检不合格无法参军,感觉被剥夺了赢得荣耀的机会愤而自杀的新闻。
八国联军打中国的时候就出动了几万人,最后死了几百人,其中一半还是日本人,出战的英国死亡64人,出战的法国死亡50人,出战的德国死亡60人,出战的美国死亡48人,出战的奥地利死亡8人。
再比如之前西班牙打南美洲印加帝国,用168个西班牙士兵就正面击败了由600万人口帝国倾全力组建出来的8万大军,仅仅死亡了几个人。
那时候很多人都会觉得,只死这么一点人,就能打败一个很大的国家,再把这个国家洗劫一空,那非常的划算呀。
但是整个地球就那么大,农业国也有被占领完的一天,这个时候要想进一步扩展地盘就没有软柿子可以捏了,只能硬碰硬。
1914年一战爆发时,整个法国不到4000万人口,其中2000万为男性。结果法国累计动员了800万男性上战场,约合全国40%的男性,最后法军战死131万人,伤残280万,死伤合计400万,约合全体军队的一半,战后法国男性的平均年龄爆降,人几乎都死光了。
1918年,一战的最后一年,英国投入的军费为810.4亿美元,法国投入的军费为770.8亿美元,俄国投入的军费为404亿美元,美国投入的军费为877.9亿美元,德国投入的军费为877.9亿美元。
用GDP做对比,一战的前一年,也就是1913年的名义GDP,英国为114亿美元,法国为95.5亿美元,德国为124亿美元,各国战争花费基本相当于战前年GDP的8倍。
中国军费开支不到GDP1.5%,相当于要把军费开支扩大到现在的700倍,才能跟当年战争开销匹敌。
武器水平更先进,经济实力更强,工业实力更强,粮食产量更多,人口更多,国际上支持更多。甚至石油天然气资源,美国也不那么虚俄罗斯。
美国花了大量人力物力,甚至可能把战火烧到本土,最后只换来俄罗斯一句“爸爸,我错了”,然后再赔个几百亿美元?
经此一役,中国成为世界老大,德国成为世界老二,世界的战略重心彻底倒向欧亚大陆,中国开始控制各个出海口。
而欧洲各国是肯定不会参与群架的,因为中国是老大还是美国是老大对他们来说区别不大,都是做生意。
中国成为老大,对美国影响最大,对别的国家影响真的没那么大。(这里忽略产业链升级对欧洲影响,因为中国就算不是老大也会产业链升级)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