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巡署”砸钱买无人机却频频坠海引岛内质疑
时间:2024-10-14  浏览次数:663

  据台湾《联合报》10月13日报道,台“海巡署”曾于2018年斥巨资购置20架无人机,但采购机型属于“陆飞型”而非“海飞型”,不耐强风屡屡坠机,海上搜查毫无用武之地。第一线海巡人员透露,海巡无人机应采购机体大、四翼或六翼以上的多旋翼“海飞型”,但“海巡署”却采购机体小的单旋翼的“陆飞型”,只能在阵风5至6级以下、海象稳定时使用,他在舰艇上操作无人机,结果飞行时摇晃,降落失控坠海,东北季风期间平均风力7级,根本飞不起来。此外,台“海巡署”2018年花费1.3亿元新台币,在10处增建固定式红外线热成像系统,监控距离最远10海里,可远程遥控显像,侦测到雷达难侦测的小艇、橡皮艇等,号称放大影像最大达30倍。但该系统实际监看距离最远仅3公里,距离300米时才可识别船上动态。

  针对上述质疑,台“海巡署”13日辩称,采购的无人机并无“陆飞型”或“海飞型”的区分,目前使用的单旋翼机可在6级风环境下起降,已是当时无人机科技极限,且单旋翼机型在长距离飞行时表现更佳。此外,无人机坠落、失踪,自2018年执行海上执法、搜救工作以来仅发生3次坠海,“事故率正常”。

  台湾联合新闻网13日称,台当局早期高喊成立“海洋部”,2018年成立“海洋委员会”,但多年过去,海防安全问题从未根本解决,“连海上交通安全的基本法都没有,分散不同机关主管,权责紊乱”。海巡业面临诸多困境,大批船舶进出未被规定安装自动识别系统,红外线热成像系统、无人机等设备采购预算不足,第一线海巡人员执勤无力,与此同时海巡编制员额逐年增加,却因少子化及志愿役招募不理想。(程东)




上一篇:黄金(AU)品种概况   下一篇:台湾省只是个小岛屿?这么想就太天真了来看看真实的台湾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