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的成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色,生态环境的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生态环境的获得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的重要指标
“你问什么是小康生活?这就是我理想的小康生活!”家在景中住,江苏省南通市临江小区的居民卞玉如热情地招呼记者参观自家“江景房”。从阳台向外看,长江岸线之美尽收眼底:南边正对着南通狼山国家森林公园,郁郁葱葱的绿色进入视线;朝西边看是奔涌不息的长江,一艘货轮刚好经过;打开窗户,新鲜空气夹着梅雨季节独有的湿润感扑面而来。
然而曾有一段时间,长江岸边的生态环境并不尽如人意。临江临海的南通,港口是发展引擎,造船、化工等产业沿江聚集,奠定了经济强市地位。但由于历史原因,沿江地区一度出现了资源多头分割管理、质态不优,港口产业单一、效能偏低,散货码头设施老旧、生产工艺落后、能耗污染大等严峻问题,港城结合地带成为脏乱差的集中区域。“滨江不见江、近水不亲水”,令当地百姓较为不满。在长江边上生活了74年的卞大爷回忆,“虽然距离很近,但长江是看不见的,更别提感受它的美了。只有下大雨时江水倒灌,将门口的低洼地淹没,才能体会到我们住在长江边上”。
怎样回应百姓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发展与保护之间怎样平衡?绿色发展理念无疑是解开这两个问题的根本遵循。在4年前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的重要指示,就“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进行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为长江经济带跳出传统发展路径、破解生态环境保护困局锚定了航向。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凝结着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成为沿江省区市的发展共识。
推动经济转型、实现绿色发展,难免先要经历一番“猛药去疴,刮骨疗毒”,解开思想上的疙瘩,承受经济上的阵痛。2017年初,南通全面启动实施滨江地区生态修复保护工程,以南通港的整体搬迁、提档升级为突破口,引导沿江数百家“散乱污”企业有序退出、腾笼换鸟。虽然从经济上说淘汰许多产业极为“不舍得”,但对长江保护和城市生态提升而言,这些牺牲却“很值得”。3年来,沿江片区关停“散乱污”企业203家,修复腾出沿江岸线平方公里。如今,南通群众在家门口的滨江公园溜达散步,细雨绵密、江风微润,绿道成荫、白鹭翩跹,过去满目疮痍的“锈带”已变成清新亮丽的“秀带”。住在江岸的百姓说,现在有一种“长江是我们的”的自豪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生态环境与全面小康的关系:生态环境的成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色,生态环境的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生态环境的获得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的重要指标。就长江沿江城市而言,无论生态修复还是减污治污,都还需要继续付出长期而艰苦的努力,应有将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上的战略定力,应有补齐生态短板实现全面小康、向群众回馈生态红利的职责担当。
2023年6月8日,笔者走进贵州省铜仁市万仁新能源汽车厂,据徐大涌副总经理介绍:万仁汽车项目作为万山产业转型升级的“龙头”企业,自2016年落地以来,不断创新工艺,加大科技投入,有力推动了万山工业产业向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的新型产业转变。
2023年5月31日,中国图片大赛典藏馆和国史影像基地落成暨中国图片大赛房山赛区颁奖仪式在北京市房山区国史影像基地举行。
5月29日,2023年浙江省男子篮球超级联赛在台州市仙居职教中心体育馆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15支篮球队在比赛中激烈角逐。
2023年5月25日,山东省日照市莒县银龄工作室洛河镇驿站,志愿者们在辅导孩子们研习伞画。
2023年5月24日,西藏林芝市波密县松宗镇龙亚村,绿色的青稞、特色藏族民居、周边茂密的树木、远处的雪山相映成趣
2023年5月24日,山西师范大学举办了以“重塑心秩序,青春再启航”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
2023年5月23日,俯瞰长江江苏省张家港段岸边田野,金色的麦田与大桥、民居等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丰景图。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据科研监测数据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制定合理的保护计划,保护区物种种群数量得到了有效保护与恢复,成为鸟类乐园。
2023年5月17日,在高格斯台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曾被认为野外功能性灭绝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蒙古郁金香。
近年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营造绿水青山城市生态环境,湖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构建人与自然和谐,苍鹭、白鹭等多种水鸟在湖岸繁衍生息。
5月16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3年职教活动周暨“未来工匠”读书行动启动仪式在该市苏雅拉广场举行。
2023年5月15日,初夏时节,新疆库尔勒市孔雀河湿地内生机勃勃,花卉、树木、桥梁和湖水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