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梁艳 实习生王璟瑄)把枯枝落叶变成花盆,抡起铁锤制作混凝土梁,组团成立爱心修理队……11月18日,宁波大学开启劳动实践教育系主题活动,在为期一周的劳动实践教育中,大学生们玩起了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花活”。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的学生们从枯枝落叶等农林废弃物中提取出微纳纤维素,变成生态可降解粒子,制作成育苗钵、餐盒、吸管等各种产品。
“60天内可完全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没有任何残留,避免微塑料的污染,实现彻彻底底的环保”,劳动实践教育指导教师、宁波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钱少平表示。据了解,该技术已经受到许多相关公司的青睐,正在走向产业化的道路。
土木工程与地理环境学院的大学生戴着安全帽、拿起大铁锤、攥着钢筋条,制作起了钢筋混凝土梁。宁波大学土木工程与地理环境学院副院长贺智敏认为,“钢筋混凝土梁是最基本、最常用的结构形式,非常适合学校开展劳动实践教育”。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同学们也与学校后勤维修骨干共同成立了校园爱心维修队,为师生提供修理小家电、换拉链、修自行车等多种服务。
据宁波大学教务处处长李国平介绍,学校专门开发了劳动实践教育管理系统,建设了一批校级和院级的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开设了100多个劳动实践项目。
据了解,宁波大学党委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劳动教育。该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吕朝锋表示,学校将打造具有宁波大学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提高劳动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