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取号排队,凌晨1点才吃上”。据本报报道,来自川渝地区的网红餐厅烤匠,去年9月入驻朝阳合生汇后,热度居高不下。近年来,一个个类似烤匠的首店汇聚北京,成为消费者追逐打卡的新顶流,折射京城首店经济的巨大魅力。
首店吃香,离不了菜品的美味,离不了消费者捧场,也离不开商圈既有的人气。网红品牌争相在北京拓展商业版图,背后是对北京消费市场体量、成熟度及营商环境的认可。据烤匠创始人吐露,“走遍一线城市后,决定首先来北京”;选择朝阳合生汇,则是看重这一商圈全天客流、客群年轻、消费潜力巨大,“要进就进最火的商场”。烤匠一座难求的事实表明,这家烤鱼餐厅的北京首店选对了“烤箱”。
无论是品牌挑选城市,还是首店选择商圈,青睐的都是消费场景,看重的都是消费潜力。兼具知名度和商业敏锐度的热门品牌,在首店选址上更要“往人堆里扎”、往“气质相符”的地方凑。据报道,四川饮品品牌霸王茶姬,两年前走进北京时同样看上朝阳合生汇商场,开业3天便创下销售42万多元的战绩;彪马Sneaker Box北京首店选择“潮人聚集地”三里屯太古里,蛇年刚过不久便实现“开门红”。
商圈火才能“烤”出首店香,首店香又能助力商圈更加火。纷至沓来的品牌“新面孔”、慕名而来的大客流,不断为商圈注入新鲜血液,为城市增加烟火气。据报道,在烤匠餐厅取号排队的消费者大多没闲着,几乎人手一杯奶茶或咖啡,有人拎着盲盒店或服装店的手提袋,还有人转身玩起电竞。一家店辐射多家店,首店热带动商圈热,商圈热带动消费热,网红店铺与商场“顶流”效应迭加,首店“留量”变成经济增量,共同“烘烤”出北京餐饮市场的热度,进而为京城消费添活力。
首店选址与商圈定位相得益彰,反映品牌独到的眼光,也见证北京商圈布局的多元与均衡。令人欣喜的是,“首店”“首发”已经成为北京商家的“人气密码”。今年,北京将出台新一轮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方案,完成中关村等12个传统商圈改造升级,预计全年有800家首店在京落地。随着北京商圈改造升级,必将有更多首店在北京“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