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假日,一场“村超”点燃了贵州东南部的榕江县。一时间,30多万人涌入这个小县城。不止“村超”,贵州近年来的“村BA”也同样火爆。
如今,贵广高铁已开通近10年,整个贵州都在发生巨变,这座“山地大省”早已蜕变为“高速平原”。
10年间,被改变的也不只是铁路这头的贵州。在另一端,广东人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入黔旅游”成为节假日的热门之选。
不止贵州与广东,福建、江西、海南、四川、云南、湖南、广西连同香港与澳门都在这场超级合作网络中。
泛珠三角区域位置和范围示意。“泛珠三角经济区”的概念由广东省委省政府于2003年提出制图@钟雨恬&陈景逸&汉青/星球研究所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开局便是“群山阻隔”,这片1/5的国土,仅山地和丘陵就占据了近八成的面积,可谓是一个“山地中国”。
它的西部,众多高山拔地而起,冷峻的山顶势要刺破穹宇。它的东部山海相接,云蒸霞蔚,它的内部更是群山荟萃。
珠江水系以2200多千米的干流长度和44万多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在滇、黔、桂、湘、赣、粤等地铺展。
当西江最终与北江和东江相遇,纵横的河网如扇面,在河口以浩荡之姿结束陆上旅程,去向广阔的海洋。
泛珠三角有漫长的海岸线,海岛众多。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四省区海岸线万多公里,占据我国大陆岸线的一半以上。
请横屏观看,云南临沧佤(wǎ)族村落翁丁,2021年翁丁毁于一场大火,此图为未烧毁前的“诗画家园”摄影师@李晓萍
在高山、水边,壮族、苗族、侗族、布依族、彝族等30多个民族交错杂居。山川相异,“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
商帮、车马、海船,似乎将要织成一张庞大的市场网络。然而,东部海面上弥漫的硝烟打断了众多翻山越岭的足迹,一场乱世变革即将到来。
1936年,粤汉铁路通车,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随后,湘桂铁路接力千年前的灵渠,继续翻越西南的秀美山水。
这一年,东方之珠的海港上,五星红旗随风飘扬。而此时,在珠三角,改革开放的春潮已涌动近20年。
西南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多。于是,一个个渴望见识外面世界的人儿搭乘上一列列绿皮火车,向珠三角汇聚。
1987-2000年间,贵州省向外输出劳动力达270多万人,有六成奔向广东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数千万民工翻山越岭,他们用勤劳的双手让东部的工厂运转,挣得的收入又悉数汇回家乡,供养着家庭,也唤起了乡村的经济活力。
新世纪初,中国加入WTO,直面全球化浪潮。以低成本优势起家的中国制造业,受市场的驱使,在各地建厂,辗转腾挪。
2003年,广东省提出“泛珠三角经济区”的概念,得到四川、贵州、湖南等南方诸省的纷纷响应,一场1/5国土的跨越合作即将开始。
自2004年以来,成千上万个经济项目通过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搭建的平台签约落地。此外,交通、能源等多方面合作,让行政限制逐渐被打破。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年度重大进展,2023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于7月6日在贵阳召开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2008年的春运,40多万旅客滞留在仅可容纳4万人的广州火车站广场,这是一场雪灾后的南方中国,电网瘫痪、道路中断、火车停运……
在它857公里的里程中,隧道长度占总里程一半以上。而全长1万多米的隧道要花费近4年的时间才能凿通。
一条贵广高铁,拉近了西南山水与东南海岸之间的距离。贵广高铁开通的第一年,贵州省内通过贵广高铁赴广西、广东等地的旅客多达330万人次。
这还只是开始。此后,成贵高铁与贵广高铁相接。南昆、南广、沪昆、杭深高铁和众多城际支线,一起构建泛珠三角区域的高铁网络。
单靠铁路的升级还远远不能满足泛珠三角整个区域的高效连接。从各个城市出发,向外延伸的高速公路与省道、县道、乡道一起织就庞大的公路网。
从2004年到2020年底,泛珠内地九省区公路里程从72.4万公里增至185万公里。里程翻倍增长的背后,是一个个打破自然天险的超级工程。
面对全球化浪潮,一些连接向海出发。2004年,广州南沙港投运,为了让货物尽快集散,南沙港上线自动化港口。
繁忙的港口刺激内河水运的升级。珠江水系通过航道拓宽、梯级水利建设,逐步升级为我国第二大“黄金水道”。
请横屏观看,广西桂平大藤峡。大藤峡水利枢纽将西江航道通航吨级由300吨级提升至3000吨级摄影师@梁杰 标注@汉青/星球研究所
一条条连接,穿针引线式地串起散落在人间的至美风景。交通线变成了精品旅游线,千山万水与多彩的民族风情都成了旅游发展的优势。
贵州肇兴侗寨长街宴。肇兴侗寨素有“侗乡第一寨”的美誉,贵广高铁开通后,古朴的侗寨如今变成了热门旅游地摄影师@陶洪
顺着一条条连接来的不只是游客,还有在外的游子。他们带着多年的见识和经验、顺着一条条连接,开启他们的返乡创业之旅。
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吉他产业园,工人在吉他生产车间忙碌。这个由外出打工青年返乡创办的吉他制造产业,现已是全球最大的吉他制造基地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条条连接上,人口在流动,产业也顺着线路寻求合适的土壤,生根发芽。一个个工业园区让交通线变成了产业经济带。
在产业经济带上,不只有传统制造业的大迁移,新兴产业也纷纷在中西部安家。在贵阳市贵安新区有一座色彩缤纷的“童话小镇”,这里是华为云全球最大云数据中心。
贵阳市贵安新区华为云数据中心(华为云总部),该中心的服务范围能够辐射到整个泛珠三角区域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每天早晨,一批批冷藏车载着新鲜蔬菜进入大湾区的生鲜超市。这批蔬菜大多是来自湖南、贵州、广西和云南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航空航天的“大国重器”、轨道交通的“中国速度”、机械装载的“中国铁甲”还有民生民用的“中国品质”,合力打出“中国制造”的名牌。
[2] “中国地理百科”丛书委员会编着. 珠江[M]. 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2017.
[4]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重大问题研究课题组着.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重大问题研究[M].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8.
[6] 冯邦彦, 段晋苑. 腹地发展与区域合作关系研究——“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思考[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6(06):8-11+18.
[9] 罗凌, 胡桂清. 贵州农村劳务输出及富余劳动力转移研究[J].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2(01):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