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寒潮过后的江苏省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天空如洗、远山如黛,《中国金融家》杂志记者沐浴着金色的阳光慕名前来采访。
在白塔村村委会,记者见到了全国人大代表、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他刚参加完无锡“两会”,就急匆匆赶回和一家企业洽谈合作事宜。记者见缝插针采访了他,了解到一个“穷山村”蝶变成“全国文明村”的“前世今生”。
30年前,白塔村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穷山村。曾经有这样一句顺口溜:“西渚元上,特殊情况,电话一响,不是要钱就是要粮。”直至20世纪90年代,白塔村还是全市有名的扶贫村。那时候村里的老百姓连电费都交不起。村里因为长期拖欠电费,被乡用电站拉闸断电时间长达8个月,老百姓守着蜡烛煤油灯过日子。村里有时候连工资也发不起,村干部年年拿着白条回家向老婆交差。
“必须谋一条出路,让乡亲们有个盼头,过上好日子。”欧阳华告诉记者,当他接手白塔村时,他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斟酌发现,唯一出路就是要利用好村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资源,盘活村民“一亩三分地”,走生态高效农业的道路。第一年种植南天竹,收入7万余元,欧阳华夫妻俩开心得一夜睡不着。之后又经历多年,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南天竹,目前已发展到3000多亩,亩产值达3万元,带动了两省两市两千多户1万多人参与。小小南天竹成为白塔村村民致富的“金牌产业”,2020年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在守住耕地红线的同时,他带动全村多元化发展花卉苗木、时令鲜果、优质大米等八大高效农业,总面积超过5000亩,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白塔村有着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如何用好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欧阳华动足了脑筋。在多年实践摸索中,欧阳华总结出四大方向:做强高效农业、致富一方百姓,做美生态环境、留住小鸟静音,做活文化产业、讲好白塔故事,做精特色旅游、创新白塔未来,最终实现“高效农业品牌化、生态资源效益化、文化项目产业化、乡村旅游特色化”目标。
在村口,只见 77套白墙黑瓦的农房颇具水墨江南特色,与农家门前清亮的水面相映成趣,一派如诗如画的新农村景象。陪同记者采访的白塔村党总支副书记张建新介绍,为加大美丽乡村建设,白塔村重点做好“三块地”文章,通过特色乡村打造,坚持“留青山、保绿水、守净土”理念,通过加强规划设计,进一步盘活农村宅基地、建设用地、承包地这“三块地”,让它变成强村富民的“聚宝盆”。
据其介绍,一是把农民的闲置宅基地置换。发展高端民居民宿,让老百姓以宅基地入股形式共同致富,这77套农房移建改造,村里投入5000多万元,给老百姓打造了一个生态宜居、资产增值、经营增收的美丽家园,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化的幸福生活。二是盘活低效能建设用地。因地制宜发展文旅产业,引进“千年铁花·江苏情”项目,吸引国企、民企等多方资源参与,有望增加村集体收入500万元,村民还能获得收益部分10%的分红。三是把农民承包地有效整合。征收整合零散耕地形成村集体万亩合作农场,发展高效农业,村民能够以土地形式入股,不仅能收到租金,还能获得就业机会,带动实现了村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双丰收”。
“早上被小鸟叫醒,晚上看满天繁星,来到白塔就找回了30多年前走亲戚的感觉。”上海游客张大妈对白塔村的评价是安静、干净和心静。如何振兴乡村、留住乡土、跨越乡愁?面对这样的考题,欧阳华表示,白塔村用好村里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累计引进5亿多元民间资金参与白塔村乡村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成功打造了一批“小而特、小而品、小而优”的高端民居民宿休闲区“牵稼园”。当地群众也在丰富的生态资源、优美的生态环境中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渐渐地,在欧阳华的影响下,致富理念悄悄地“种”在村民心中:“种庄稼”也要“种风景”,“富口袋”也要“富脑袋”。
“我们发展到今天,如果没有当地农商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支持,也不会取得这么大的成果。”欧阳华举例道,在当地农商行的大力支持下,引进八大瓜果采摘,总面积达1000 多亩,魏可红提和红美人柑橘等多个产品获得了江苏省金奖和农业农村部银奖,有效促进了农民一亩三分地增收增效。他又举例说,在农商行等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下,白塔村建起了多家精品民宿,有效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另外,宜兴农商行与白塔村合作,共同打造了“白塔村数字人民币示范街区”,在节假日期间开展了形式各样、各具特色的数字人民币活动。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农户的贷款便利性,还推动了数字人民币在白塔村的普及和应用。
记者采访中还获悉,白塔村还因地制宜,点亮“三夜”明灯,打造乡村旅游新业态。围绕“夜游乡村”探索发展新模式,点亮乡村夜经济、夜生活、夜文化这“三夜”,推动乡村振兴。一是引进项目、产业落地,打造乡村夜经济。引进了“千年铁花·江苏情”大型文化演艺项目,项目通过融资吸引了多方资源参与,总投资3亿多元,剧场可容纳2000 人同时观看表演。演出节目生动展示了宜兴的陶文化、茶文化,1600度的铁水从各个位置打出纵横交错的铁花,让每一位观众更有参与感、体验感和真实感。项目运营后,形成了“网红打卡”效应,打造了“夜游白塔”新模式,成为宜兴乡村旅游夜间项目的新选择,实现了“把文化变故事,把故事变产业”。更难得的是,这个项目参与的演员,全部由当地农民经培训后演出,“农民可以靠演出赚钱”。该项目建成后,村级新增收入150万元以上,村民可获得收益部分15%的红利分成,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强村富民。二是南北合作、锦上添花,做活乡村夜文化。演出节目将白塔村千年窑火与千年铁花融合,以制陶文化、茶文化等文化演绎为主线,充分展示宜兴文化、江苏文化,重现历史名人、革命先烈以及现代英模的先进事迹,为每位观众奉上一场文化盛宴。三是村企联建、村民参与,丰富乡村夜生活。围绕“乡村旅游特色化”目标,量身定做高质量新业态,对1.7公里时光路实施了全路段彩绘,用3D、5D灯光空中投影丰富了群众夜生活,提升了游客游览体验。白塔村的文化产业也吸引了近百名年轻人返乡就业创业,他们开办咖啡馆、奶茶店,参与活动策划、演出表演,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力量。
宜兴农商行西渚支行行长徐超向记者提供的一份材料显示,近年来,西渚支行累计投放了近20亿元资金支持白塔村发展。该村22个企业、130户农民得到信贷支持。特别是农民利用信贷资金开起农家乐、精品民宿,走向富裕路。目前,白塔村仅民宿就开出行香竹苑、菩提心田、云芯山庄等十多家中高端民宿,其中投资亿元左右的高端民宿就有两家。目前,白塔村已具备了1000多人吃住玩乐购的接待能力。
在当地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下,白塔村打造了白塔农业、白塔生态、白塔文化、白塔旅游四大产业和白塔味道等一系列产品,形成了五大园区、七大展馆、八大高效农业。2024年,全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6万元,村民获得感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村级可支配收入达 2000多万元,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国家级、省市级荣誉100多项。
采访快结束时,欧阳华拉着记者的手,信心满满地说,在全面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白塔村将扛起新使命,以更高水平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奋力打造“有根有味、有品有戏、有富有美、有新更有魂”的美丽新白塔。
看着眼前一幅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图景,记者也有理由相信,白塔村将会以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走出一条通向“诗和远方”的致富路,续写新的白塔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