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灵宝信息网-灵宝天气预报-灵宝教育网-灵宝租房-灵宝新闻网-灵宝生活网

热门关键词:

地方志服务中心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服务威远文旅发展为例‖周游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23-05-08

  威远是一个千年古县,近1500年的沧桑变化,沉淀了丰富而又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威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历史资源挖掘和应用,将发展威远文旅产业作为当前中心工作之一。威远地方志工作者始终秉承修志为用、服务现实的理念,充分发挥地情资源优势,围绕威远文旅发展这个中心,对地方志服务中心工作进行探索实践。

  威远古为梁州之域,周属蜀国,秦隶蜀郡,汉属犍为郡,东晋时为僚人聚居地。隋开皇三年(583),置威远戍,取“威名远震”之义。开皇十一年(591),改戍为县,为威远建县之始。至2021年,威远建县已有1430年。威远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孕育出古砦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水利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一)古砦文化。这是威远独特丰裕的资源禀赋。在全县300多座方山台地中,先后建有90余座古砦。这些古砦依托世界第七大地质奇观穹窿地貌,构成规模宏大的穹窿古砦群,被誉为“华夏第一古砦群”。

  威远古砦结合地形地貌又分为3类:一是以俩母山及向家砦、高顶砦、雷家砦为主的穹窿方山古砦;二是以铧头砦、寨子岩为代表的洞堡古砦;三是以新场镇天宝砦、向义镇八姑砦和高石镇仙鹤砦为代表的砦墙式古砦。

  (二)中医药文化。威远拥有独特的穹窿气候,多雾、湿润、高海拔,为药材种植、药效发挥提供了先决条件。威远县的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历代名医辈出;道地药材也很丰富,如金银花、麦门冬、黄菊花、无花果等。威远还保存着清朝李南晖所着《活命慈舟》医学古籍,县内老百姓对中药养生文化也都比较熟悉,如一支箭炖鸭子吃了可去火、补肾、生津;黄菊花煎水洗澡可祛除毒疮等。目前,威远药材种植面积上万亩。

  (三)红色文化。威远是一片革命热土,孕育出无数英雄儿女。现存有中共威远县委早期活动旧址碧佛洞、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烈士纪念塔等红色革命遗址;更有“保路先锋”胡驭垓、革命烈士罗世文等先烈,他们是这片土地上的精神楷模。

  (四)工业文化。中共四川省委原书记杨汝岱视察威远县工业企业时称赞“威远县是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威远工业发展历史非常辉煌,拥有最引以为傲的“三威”工业,即刘文辉的连界场兵工厂(四川省川威集团有限公司前身,即“威钢”)、红村石油大会战(“威气”)、威远煤矿(“威煤”);历经“三线建设”“改革开放”等重要时期的发展,现已形成独特的工业文化。

  (五)水利文化。在毛泽东同志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后,威远县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长沙坝和葫芦口两大水利工程,配套建设了团结渠和联合渠。其中,友谊渡槽、芦稿冲渡槽、团鱼凼渡槽、桥里渡槽等代表性建筑成为近现代水利建设的重要历史遗迹。抗战时期为提升运力而修建的威远河渠化工程,同是威远水利建设发展的重要依据和宝贵财富。这些水利工程,是独特的威远水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民俗文化(移民文化)。四川是一个移民大省,威远是一个移民大县。威远移民多来自两广、两湖,多地文化的融合与碰撞,滋养出很多名门望族,产生了优秀的家族文化,如罗氏、崔氏、倪氏、李氏等。威远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目前已收录42个姓氏100余部族谱,对研究移民文化起到很大作用。

  (七)宗教文化。威远寺庙众多,从八角庙、中峰寺、高峰寺等不少地名就可看出。目前保存完好的有宋朝古刹木瓜寺、佛尔岩大佛寺和感恩寺。佛尔岩大佛建于唐代,是世界现存最大的站立接引佛;感恩寺为川南建筑规模最大的寺庙。这几个寺庙都各有特点,是体验古老宗教文化的理想场所。

  充分发挥地方志存史、育人、资政职能,系统梳理、深度挖掘县内历史文化资源,激活其内在强大生命力,实现历史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全面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虽然威远县古砦资源非常丰富,年代可以追溯到抗蒙时代,但长期以来仍停留在“观光旅游”阶段,主要依托自然风光迎来送往,缺乏留住游客脚步、吸引游客眼球的旅游卖点,未很好地形成旅游资源优势。如何合理有效地开发古砦,笔者认为首先要从单纯的“跑马观花”式观光层次向追求综合性旅游体验发展,使游客与观光地有实打实的“交互”。单就古砦旅游开发而言,不能让游客来这里看见的只是残垣断壁,而要给游客一种亲身体验的感受。目前来看,山区的古砦地势险要、修复难度较大,建议将保存较好、易修复、交通较为便利的古砦抢先进行修复。如高石镇的仙鹤砦。仙鹤砦交通便利,地处资威快速通道附近,且高铁修建在即,地理优势明显。仙鹤砦属于砦墙式古砦,壕沟、城洞保存基本完整,可按山寨风格打造,设置聚义厅、宿舍、牢房、伙食房、仓库等,还可以开发特色的穹窿山砦宴和旅游演艺,让游客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大过眼瘾,留下难忘的体验。具体操作形式,可采取引入民间资本的方式进行运作。一个成熟景区的形成,必将对后期资源开发起到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产生规模效应。

  一是打造中医药文化产业。建议以老君山周边为核心进行打造。老君山传说曾是太上老君炼丹的地方,周围都是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植物成林,负氧离子高,可打造老君山康养食疗之旅,重点以空气、水、食物来吸引游客,让游客来喝无污染、富含锶元素的老君山泉水,吃《活命慈舟》中记载的养生食谱,洗黄菊花药水澡。老君山周围作为中药材种植基地,可与成都中医药大学等有中药学专业的大学共建百草园,作为学生实践基地;还可打造一个中药材标本博物馆,供大家参观。同时,配套开发草药香囊等文创产品。

  二是打造红色文化产业。依托罗世文烈士史料陈列馆,开辟红色旅游专线,既有利于红色革命遗址保护,也有利于红色文化传播推广。也可将胡驭垓烈士墓和罗世文烈士史料陈列馆联合打造,将威远县农协会活动旧址碧佛洞作为其外沿的一部分,使其成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是打造工业文化产业。威远工业文化遗址多,如威煤、威钢和红村石油大会战遗址、6082氦气厂遗址。建议将川威建设成为一个集生产、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化工业园,集中展示我国从钢铁落后国到钢铁强国的变化历程,推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旅游观光线路。对于红村石油大会战遗址,可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利用原6082家属区等,与西南石油大学联合筹建石油干部学院,让中石油职工和石油大学学子都来学习了解石油工人的奋斗精神;利用威远县页岩气开采优势,开设页岩气专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6082闲置厂房打造成威远县工业文化展览馆,展出伏莱牌小汽车、康达玻球、丝绸、瓷砖等工业产品成果,让世人了解威远近代工业发展史,一睹这只“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风采。

  四是打造水利文化产业。利用威远河渠化工程开设船闸过堰旅游项目,让游客体验过船闸的刺激过程。河墩子段位于康桥恬园和世界无花果博览园、知青纪念馆中间,可将其打造出来,将外区的旅游连成一条线,推动大环线旅游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将原船闸管理房打造成河渠化工程纪念馆,供游客参观。团结渠和联合渠两边现都已通水泥路,可设计“水利工程一日游”,将长沙坝、葫芦口和友谊渡槽、芦稿冲渡槽、桥里渡槽和团鱼凼渡槽作为点串在一起,让游客领略没有大型建筑设备、靠人工修建水利工程的伟大。

  五是打造民俗文化产业。继续以威远县民俗馆为依托,采用现代化电子技术展示和彰显石坪山歌、牛灯舞、崔氏家族家风等多元文化符号,让更多游客为了解自己姓氏和家族过去而来,也为世界无花果公园增添一处参观点。

  同时,适时举办无花果采摘节、石坪山歌艺术节等威远特色文旅节庆活动和体育赛事,打造品牌会节活动。开发特色旅游餐饮,突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优势,引入可追溯食品保障系统,塑造“有机、健康、养生”的美食形象,打造“威远味道”美食品牌。

  六是打造宗教文化产业。利用木瓜寺、感恩寺和佛尔岩大佛寺打造集禅修艺术、康养度假、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国家4A级景区。静宁寺作为“抗战净土”,寺内的儒林苑可打造为东北中学和国立东北中山中学纪念馆,成为回忆抗战时期学子们边读书边抗战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

  (一)注重专题资政。资政专题研究,是资政的重要形式,更能直接服务于中心工作。史志专题资政具有即时、灵活、针对性强的特点。可根据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党政工作重心,每年确定1—2个史志资政课题,以专题资政方式服务大局。

  (二)注重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地方志部门的资源优势,进一步狠抓地方志宣传教育,促进成果转化,发挥地方志教育人、引导人、启发人的作用,为中心工作提供史料参考和历史支撑。

  (三)注重资政育人。资政育人工作是史志部门的工作职责,是一种内在职能要求。史志部门要贴近现实,开展有针对性的史志研究来资政育人,用辉煌成就激励人、用伟大事业凝聚人、用历史经验教育人,增强史志资政育人实效;要充分发挥史志部门自身主观能动性,增强参与、介入、融合意识,积极主动地开展史志资政育人工作,做好服务现实这篇大文章,以有为促有位、以参与达升位,在服务大局中实现自身科学发展。

  (四)注重资源整合。积极整合地方志资源,在结合上下功夫,使史志专题研究与党政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史志工作要克服“人单势孤”的先天不足,必须善于“借船出海”和“借鸡生蛋”,借人借力借平台。

  (五)注重有的放矢。史志部门要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做到有的放矢,打有准备之仗,做有效应之事,使每项工作有声、有色、有果。要准确把握中央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当前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从历史中总结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要开展预见性资政课题研究,通过总结历史、分析现实、思考未来、把握规律,了解事物发展趋势,为解决可能出现的重大问题,从历史角度提供智慧和力量。建设方志馆、村史馆、历史文化教育基地等资政实体,让地方志从部门走向社会、从平面走向立体。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