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灵宝信息网-灵宝天气预报-灵宝教育网-灵宝租房-灵宝新闻网-灵宝生活网

热门关键词:

争议“萝卜刀”:让孩子无害人之心比严防死守害人之物更重要丨快评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23-10-03

  近日,一款儿童玩具引发舆论热议。据媒体报道,小学生几乎人手一把“萝卜刀”,这是一款彩色塑料仿刀玩具,借助自身重力实现刀体滑动。“萝卜刀”可选不同颜色尺寸,价格从5元到25元不等,还有“印花闪光萝卜刀”“夜光重力萝卜刀”等不同款式,网上已经“热销40万”。

  媒体报道说,有家长向重庆网络问政平台反映,中小学生把“萝卜刀”带进学校聚在一起玩有安全隐患。还有家长担忧,孩子们模仿刺、捅等动作,会不会对其心理造成负面影响。有专家学者受访时表示“萝卜刀”存在安全隐患,以及“潜意识里激发孩子暴力倾向,拿着真刀做出同样举动”的问题。

  乍一看来,似乎萝卜刀是一种名如其物的“刀具”,存在割伤划伤捅伤儿童的危险。如果萝卜刀真的是一种刀刃锋利、容易伤人的道具的话,别说未成年人不应持有,在成人世界里也应该列为管制刀具。但从这款玩具的实际情况看,恐怕其危险性并没有报道中家长与专家渲染得那么严重,“危险”“警惕”“提醒”等字眼,也未免存在夸大其词的情况。

  首先,从萝卜刀的外观与材质看,其“刀口”是个钝角,本身也是塑料制品,其对人类能有多大的伤害能力,仅凭几张捅破白纸与苹果的照片是不具备说服力的,拿铅笔、圆珠笔同样可以捅破,是不是也以危险而一禁了之?

  把玩手里的物体,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哪怕是尺子、圆珠笔这些常见文具,孩子都发展出了转笔、摆尺的娱乐用途。硬要说危险程度,30度的三角板、薄薄的钢尺、尖锐的圆珠笔尖,这几样常用文具中的任何一种拿出来恐怕都比萝卜刀厉害许多。甚至于,长长的手指甲都能划破皮肤。一纸书页也可以划破手指。

  因此,如果仅仅是为了防止这种“塑料钝刀”的可能伤害,就要祭出“家长监护下玩耍”“不让孩子将其带到学校”的举措,这显然是夸大了一个塑料钝刀玩具的威力,并向其投入了不成比例的注意力。

  在萝卜刀出现之前的漫长岁月里,世世代代的未成年人同样会模拟“刺、捅、戳等动作”,因为这是写在人类基因里的东西。人类祖先是从狩猎活动中一跃成为万物灵长进而统治地球的,模仿与使用武器是每一个小孩的天性。简陋的木剑木刀,或者精致的玩具刀剑,几乎是所有人的童年记忆。谁小时候不曾幻想过自己是超级英雄,或者多少是个将军侠客?

  玩乐本来就是孩子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角色扮演与模仿武打动作更是他们不可压抑的天性,“亮出我的萝卜刀,一击制敌”这样的广告语其实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如果将孩子模仿使用武器的行为一律贬低为“暴力倾向”,这肯定是不符合形式逻辑也有违常情常理的。

  小小的塑料玩具与真正锐利的管制刀具之间的差别,模拟游戏与持刀伤人的不同,乃至合法暴力与非法暴力之间的分野,稍有辨识能力的孩子在接受教育之后都可以轻易分得清清楚楚。“激发暴力倾向”的说法未免有些跨越度过大,也是在否认孩子的认知与辨别能力。

  未成年人的成长历程里总会遇到种种风险,这既是人生的必经之路,也是躲不开的代价。交通规则尚且无法消除所有交通事故,体育竞赛也做不到消灭一切伤病,即便成人社会也无法消除所有风险。校园之内,文具、树枝、桌椅、板凳都可伤人,是否应将校园像监狱一样杜绝尖锐物品与坚硬墙壁,管得水泄不通?

  其实,“不要小看孩子”早就是教育学的共识。家长与学校都不应过度保护未成年人,或是完全否定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未成年人总有一天会长大,不可能一直将他们严防死守在无菌环境里,为每一丝可能的安全风险担惊受怕。正确的做法应是引导他们正确地评估风险,教会他们独立对抗风险的能力。否则,中文世界里就不会有“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样的名言。

  因此,面对“萝卜刀”玩具的爆火,成年人正确的做法是进行合理的导引,传授给孩子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没有害人之心,比严防死守害人之物要重要得多。毕竟不正之心一起,徒手亦可害人害己;心怀正见正知,利器恰可自卫护人。一个小小的塑料钝刀不但没有多少安全风险,反而可以成为孩子正确看待暴力、学习面对风险的“经验包”。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