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灵宝信息网-灵宝天气预报-灵宝教育网-灵宝租房-灵宝新闻网-灵宝生活网

热门关键词:

门前那条河越来越清澈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22-08-09

  在河边出生、玩耍、种地、划船,68岁的邱水元见证了家门口那条河的每一次历史性改变。

  “上世纪50年代,淘米洗菜;80年代,马桶涮盖;2020,绿色一代……”说起家门口这条河的历史,这位土生土长的老船夫不假思索地抛出了自己的总结。

  邱水元来自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黄龙溪镇,在家门前,青色的锦江与鹿溪河交汇,养育着千万人。从都江堰出发,由府河、南河交汇而成,锦江从成都穿城而过,最终注入长江。

  邱水元是一个生活在江边的农民、渔民和船夫,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和水打交道。

  黄龙溪镇是一个碧水环绕的千年古镇。在古镇的南端,青色的锦江与因携带泥沙而呈现黄色的鹿溪河交汇,形成了被当地人称为“黄龙渡清江”的独特景观。

  在邱水元心中,锦江最漂亮的颜色是青色。上世纪50年代的锦江清澈见底,黄龙溪沿岸尽是绿油油的白杨树、杨柳和茂密的竹林。童年时代,邱水元喜欢在夏日的夜晚到河里叉鱼,当地方言俗称“照火塘”。举起火把就能看清水面下休憩的鱼,一叉一个准。

  距离黄龙溪的古码头不远处,有一条担水巷。当时,每天一大早,这条长度不足百米的巷子便热闹起来,居民络绎不绝挑着担子从河边取水。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上游水质的恶化,锦江黄龙溪段的水质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逐渐下滑,到80年代跌入谷底。

  邱水元记得,上世纪80年代,锦江流至黄龙溪时已经变了颜色。行人经过河边,无不掩鼻而过。赶上大雨,上游的鱼被暴涨的河水冲到河边,很多村民趁机结网捕鱼,收获颇丰。但鱼的味道却大不如前,因为受到污染总带有一股霉味,尤其是鱼头。

  邱水元说,那时候,河边的竹子甚至开始枯萎。切开一根竹子,可以看到里面变黑,质地松软易断、无法使用。到了上世纪90年代,“但凡讲究点的人家都挑井水”,昔日热闹的担水巷门可罗雀。

  在邱水元家门口的两河口,随着锦江由清转浊,“黄龙渡清江”的景色荡然无存。

  锦江是成都名副其实的母亲河。全长150公里,其流域面积只占成都全市的14%,却承载了全市46%的人口和超60%的GDP。锦江流域沿线的排水最终都要在黄龙溪汇集。而所有污染物,如果治理不好,最终都要进入河流。

  在邱水元看来,黄龙溪曾经的水污染主要是从上游带来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一场大雨过后,从成都市区过来的江水因为裹挟了各种污染就变成了黑色。“柴油的那种颜色,还散发着臭味。”他说。

  因为水质的原因,邱水元在上世纪90年代停止了捕鱼,转而当起了船夫,专门接待来黄龙溪的游客。

  记者从成都市水务部门获悉,锦江流域的主要污染源包括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农村面源污染和城市面源污染。造纸厂、养殖场、农贸市场、农田、马路都可能成为污染源。比方说,田间使用的过量农药和化肥溶解到雨水里,进入河道,造成氮磷超标,水体富营养化,河流自净能力下降。

  汽车排放尾气里的重金属沉积到道路表面,会伴随泥沙、灰尘、垃圾渗滤液一起被雨水冲入地下雨水管网,再进入河道。生活污水是锦江主要的污染源之一,锦江流域每天约有300万吨生活污水需要进行处理。在黄龙溪当地,以前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邱水元说,过去人们经常把簸箕里的灰尘渣子提到桥头、直接倒进河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而基础设施投入并未跟上,令很多城市的污水处理设施不堪重负,成都也不例外。

  地下管网的问题尤为突出。有的地方地下管网塌陷,有的地方污水管网错接雨水管网。有的老小区根本没有污水管网,整个小区的生活污水直排入河。污染源点多面广,基础设施特别是地下管网建设滞后,这些因素增加了锦江污染治理的难度。

  2017年,成都启动锦江水生态治理,按照“一年治污、两年筑景、三年成势”的目标,狠下功夫、重拳治水。2020年,锦江水质持续改善,黄龙溪断面实现20年来首次达标。至此,成都实现了V类水质断面全面清零。

  对于锦江水质最近几年的改善,邱水元一点一滴都看在眼里:河水的异味消失了,河边散步的人越来越多。河水越来越清澈,“黄龙渡清江”的景观重现。鱼群的规模不断壮大,河边垂钓的人也开始多起来。随着水质向好,鱼的种类也增加到了10多种,包括鲢鱼、鲤鱼、鲫鱼、黄辣丁等等。

  发生改变的不仅是锦江的水质。邱水元发现,街道上多了很多垃圾桶,每天也有垃圾车上下午准时沿街收集居民的生活垃圾。随着公共服务的完善和居民环保意识的提升,向河道倾倒垃圾的行为几乎看不到了。

  近年来,成都推动截污、清淤、补水同向发力,并采取景观提升、长效管理等措施,持续推进锦江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

  截污是重点。为了治理不同的污染源、减少排污的可能性,成都市水务局、农业农村局、经信局等多个政府部门积极联动、消除监管盲区。聚焦“源头”强治理,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要求,成都加快推进污水管网排查治理,完成第一绕城高速内6911公里管网探测,预处理3460公里。

  清淤工程方面,成都对锦江流域内河渠进行清淤整治,彻底清除河渠淤堵物和污染底泥,清捞河渠水面漂浮杂物,清除岸坡和堤岸垃圾杂物,实现河渠水流通畅、水域环境整洁卫生。

  补水方面,成都重视保障水的生态功能,在枯水期从周边调水、不让河道干涸,并将处理达标的尾水引入生态湖泊、补充河道生态用水。

  “现在河面上划着手摇船,身心舒畅。”邱水元说,水质变好了,阵阵江风让人心旷神怡。

  目前,邱水元已经从船夫转型为在黄龙溪景区工作的一名讲解员,给游客介绍黄龙溪的历史,同时也是船工号子的传承人。他坚信,山清水秀的黄龙溪,定会迎来更多的游客和发展机遇。(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王迪)

责任编辑:admin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