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灵宝信息网-灵宝天气预报-灵宝教育网-灵宝租房-灵宝新闻网-灵宝生活网

热门关键词:

中国“尧历”:考古发现令人费解4000年前已知一年366天?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24-03-12

  尚书尧典记载:帝尧说“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厘百工,庶绩咸熙。”其中,“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的表述,显然说明帝尧时代已有“阴阳合历”。

  所谓阴阳合历,就是调和阴历与阳历的历法。月亮圆缺1周历时约29日12小时,圆缺12周约为354天,因此必须要“置闰”才行,否则就与阳历误差越来越大。故而,古人综合考虑之后,调和了两种历法,这就是阴阳合历。

  问题在于:阴阳合历既适应农时,便于指导农业生产,又方便记时,无疑是一种非常高级的历法,那么4000年前的帝尧时代,中国人真能创造出如此高级的历法?对此,考古取得重大发现,印证了史书又一记载。

  关于尧都平阳,如今学术界普遍认为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相关考证汗牛充栋,本文不再赘言。当然,也有不少学者认为尧都平阳在山东西部一带,但相比之下陶寺遗址证据还是要更充分一些。

  如今一年的24个节气,但在帝尧时代,一年却是20个节气。陶寺遗址出土的用于立表测影的圭尺,由间隔黑色和绿色格间以红色道标出刻度,共有20个,其中包括二分二至,以及对夏至日刻度的突出;陶寺遗址观象台,现代学者研究发现可以观测到20个节气,这与圭尺互相印证。

  因此可以肯定的是,陶寺先民必然已经掌握太阳历,大致计算出一年多少天,因为通过二分二至间的间隔,可以大致算出一年多少天,更重要的是没有一年的概念,也就无法制定20节气。当然,如今“回归年”是以太阳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1回归年为365.2422日,是根据121个回归年的平均值计算出来的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陶寺遗址圭尺上对夏至日刻度的突出,还是比陶寺早2400年的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都显示古人早已掌握“二分二至”。既然如此,或许早在6500年前,古人已经知道一年多少天。

  相比于阳历,阴历起源时间可能更早,也更容易观测,因为月亮存在“朔望”,完全不见月亮为“朔日”,月亮最圆之日为“望日”,故而观察月亮塑望非常方便古人记时。

  陶寺遗址中,就有一些观察月亮的证据,除了陶寺晚期出土的“砷铜朔望月小轮”(下图,铜齿轮形器,笔者怀疑中国齿轮可能起源于此)之外,还有一个极为奇怪的现象,就是东边的1号缝隙,根本不可能用于太阳日出观测。正常来说,古人不会劳民伤财的制造一个无用之物,既然如此有何用途呢?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何驽指出:陶寺铜朔望月小轮的出土,证实了《尧典》关于阴阳合历的存在;观象台东1号缝隙,应该是用于18.6年一个周期的“月南至”观测缝,陶寺先民对月亮的观测,显然已经极为深入了。

  因此,虽然陶寺遗址没有留下直接的一年366天的证据,但他们掌握二分二至、以及将一年划分为20个节气等,表明帝尧时代已有将一年定为“三百有六旬有六日”的基础。正是在此基础上之上,随着数学、天文等的进步,汉朝太初历才能将一年定为365.2502日,一月等于29.53086日,这与现代一年时间极为接近。

  同时,在太阳历的基础上,古人或许发现月亮12个圆缺与一年时间大致相等,于是为了便于计时,又将阴历糅合其中,通过“置闰”让其与阳历时间吻合,于是就形成了阴阳合历。需要注意的是,阳历才与农业生产相吻合,阴历根本没办法指导农时,中华文明是农耕文明,因此阴历年的长度必须适应阳历年长度。

  总之,以陶寺遗址反映的天文水平来看,帝尧时代完全可能制定出“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的历法,尚书尧典没有说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