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灵宝信息网-灵宝天气预报-灵宝教育网-灵宝租房-灵宝新闻网-灵宝生活网

热门关键词:

青年匠心酿出中国白酒香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19-10-27

  2012年大学毕业,生物科学专业的石牛牛进入古井集团从事酿酒相关工作。工作第一天,低矮的厂房里氤氲的不是酒的醇香,酒糟的酸味率先闯入鼻腔。师傅递过一把半人高的大扫帚,让年轻人先“熟悉熟悉环境”,一连扫了八九个小时后,没怎么干过体力活的石牛牛“手也痛,腿也痛,浑身都痛。”

  因为白天室温高,酒醅的温度无法降下去,夜间生产是常态,“半夜两三点钟起床上班,第二天中午12点才下班,劳动强度大,同事也基本都是年龄偏大的老师傅,没有共同话题。”石牛牛动了离开的心思,但他试着抓住心底漾出的一丝不甘心,告诉自己“年轻人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放稳心态,千万不能浮躁”。

  理清思绪后,“技术控”石牛牛找到了和现实相处的方式,这个看似老旧的车间,处处是学问,“扫地也是个技术活儿。”他记得,“刚开始拿扫帚的姿势都不对”,摸索几次,在师傅的指点下,他琢磨到“拿扫帚的横面去扫比前后去推更费力”“拿扫帚时两手间的距离太近会更吃力”。深入了解后,他发现,在酿酒流程里许多环节都能用上扫帚,手上磨出的4个水泡见证的是基本功。

  “其实酿酒工序蕴含很多技术,我就想多学点儿技术,趁年轻让自己多积累些经验。”熟悉环境后,石牛牛主动申请到最苦最累的出池环节学习。站在两米深的窖池里,两个人得用铲子将约有4吨重的酒醅挖出来,窖池里酒糟味特别重,酒精浓度很高,让上学时基本不喝酒的石牛牛刚下去就“闷得慌”“缺氧”,挖到最底层时,他已精疲力竭,“要不是师父在上面拉我,我都上不去了”。

  但基层酿酒工作就是得“把自己泡在酒糟里”。顶着身上永远洗不掉的酸味和满头曲粉,石牛牛穿梭在嘈杂的酿酒车间里,晚上上班,白天整理经验笔记,“酿酒是传统工艺”,少不得师傅的调教,也少不了自己的探索。

  “做好的酒醅,要用手去感受它的水分和温度。”石牛牛表示,单是“握水分”这一酿酒的基本功,要掌握得精益求精,至少要小半年的反复琢磨,“对于水分的判断,误差要在一个百分点之内。”

  这本是一个感性的环节,师傅说:“疏松咬茬有骨力略带粘稠”是好酒醅的标准,可这些抽象的形容让石牛牛非常困惑,“什么程度才能算疏松?”此外,夏天和冬天手的温度也会影响感知酒醅的温度,“手温和室温的误差怎么计算?”石牛牛把这些未知当作应用题,反复将用手感知出的数据与化验结果进行比对,不断摸索答案。

  “几组几号池第几个茬次手感欠佳,具体表现就是偏硬,或者粘度不够……”等两三个月后,把发酵成熟的酒醅取出来进行蒸馏,观察其出酒率和酒的质量,石牛牛记录下来的“手感”就“理性”了许多,“前期手感不好的酒醅,后期的出酒率往往偏低。”对比两三年后,他才找出做酒醅的一些规律。

  要形成肌肉记忆,石牛牛还把习惯带到生活里,喝水时摸茶杯的温度、洗澡时摸水龙头的温度,“感受和酒醅温度有没有相同之处”。为此,石牛牛还在家里准备了温度计,对任何能够用手摸到的有温度的物品,他都会习惯性地先用温度计测量一下,然后再用手摸一下感受差异。

  而为了掌握酿酒的另一项基本功“判酒度”,石牛牛准备了40多个酒瓶,在里面装上50度到70度不等的原酒,每天反复摇晃反复观察,“摇晃瓶身,根据酒花的大小和酒花消失的速度判断酒的度数”。因酒花状态会受室温影响,他就在夜晚气温较低、中午气温较高时分别测试,“上班早来一会儿,下班晚走一会儿”。反复试验半年后,石牛牛在全公司酿酒技能大赛中获得判酒度一等奖,“握水分”等多项技能都在前列,刚进车间一年的他打败了很多工作了二三十年的老员工,成了名副其实的“技术状元”。

  “如果大学刚毕业就让我进入管理岗,那肯定干不好。”石牛牛记得第一次作为带班长给员工开班前会时,自己的手一直发颤,前一天睡觉时他辗转反侧,“醒的时间比往常提早了一个小时”。他坦言:“还是怕说错话被员工取笑。”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

联系我们 -